福建仓山法院:三维发力,赋能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7-17 11:18: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司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执行工作面临呈现出案件体量激增、利益关系复杂、查控难度加大等新特征。如何破解“人案矛盾突出、财产处置低效、终本案件淤积”的现实困境?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立足辖区市场经济活跃、商事主体密集的区位特点,从“流程再造”“科技赋能”“执破联动”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构建起执行工作新格局,为新时代基层法院执行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仓山样本”。

创新工作模式,构建执行流程新体系

“以前执行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周期长、环节多,现在有了‘969’模式,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效率提升看得见!”仓山法院执行法官的一句话,道出了执行改革的关键成效。

仓山法院深入推进执行工作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实践“969”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模式。通过组建9个执行团队,规范6类流程管理并制定9项质量控制标准,以团队建设为载体落实职能分工,以案件流程为抓手强化节点管控,以案件质量为重心强调规范执行。通过流程分段、处置集约、专业分工、监督控制,实现执行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该模式运行下,执行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财产查控、评估拍卖等关键环节快速推进,大幅缩短了案件执结周期。执行案件平均结案用时缩短15.83天,执源治理受理首执案件3012件,移送破产案件43件,减少89件执行案件。

在提升案件执行效率的同时,如何解决终本案件这一“执行难”问题?仓山法院推行终本案件与首次执行案件区分办理模式,构建执行旧案分类化解的工作机制,为旧案找到新“解法”。仓山法院将积压旧案按案件类型、难易程度及执行可能性进行细致分类,并实行案件交叉分配制度,采取针对性化解策略,简易案件通过快速通道处理,复杂旧案采取联合执行策略,逐步形成财产线索核实、线上线下查控、疏导化解信访、职责分工明晰的旧案管理工作模式。

2025年以来,仓山法院共受理执行恢复案件1283件,执结1207件,执行到位金额3.46亿元,旧案分类化解工作机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动态》经验交流。

数智融合驱动,打造智慧执行新生态

在深化执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仓山法院将数字技术与执行实践深度融合,创新“e执行”智慧平台,引入RPA、AI技术,打造智慧执行助手,实现各执行场景下全流程信息自动抓取、录入和运用,执行案件管理从立案到结案全链条信息化,让执行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自平台运行以来,通过“e执行”平台实现线上立案15465件,占执行总立案数的75.2%,数智赋能正让执行效能实现“质”的跃升。

在平台技术支撑下,仓山法院同步推进执行服务中心智能化升级,积极革新执行窗口服务,打通服务当事人的“最后一公里”。依托“e执行”建设成果,窗口工作人员引导执行当事人立案后,通过“e执行”获取本人执行案件节点信息、联系执行法官,实现执行全流程可参与、可监督、可感知。同时,服务中心通过开设“执行问答”窗口、公示执行团队微信二维码,让执行当事人可线上线下进行咨询,“一键问、时时答”,有效改变了以往当事人案件信息查询不便、咨询反馈滞后的局面。从数智技术应用到服务中心升级,执行工作从“单向推进”变为“双向互动”,当事人参与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深化执破融合,创建执破联动新范式

“原本以为公司倒闭后债务无解,没想到现在不仅化解了债务,还盘活了土地和资产!”某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这得益于仓山法院的“执破融合”机制。

针对“执行不能”案件与破产程序衔接不畅的问题,仓山法院聚焦执破衔接关键环节,创新性印发《关于立审执程序对接破产程序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破产案件简易审理的工作指引(试行)》等系列文件,以精细化规则打破程序壁垒,从实操层面明确立案、审判、执行案件转入破产程序的移送标准、审查流程、部门职责划分及流转细则,建立起涵盖材料交接、信息共享、责任追溯的全链条衔接机制。

同时,依托相关制度,仓山法院在“执转破”“执保转破”工作中,简化执行案件卷宗调阅、移交程序,简化财产查询、解封、移交处置程序,简化处置财产评估、审计、拍卖程序。通过对执行阶段与破产审理阶段的财产查询、控制、处置结果互联互认,有效节省破产财产查控处置时间,极大提高破产案件审理的整体效率。2025年以来,“执破直通”合议庭化解执行积案51件,化解债务3.08亿余元,盘活土地65000余平方米、资产3800余万元,修复信用70余人,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3.75%,真正实现“执行一案、盘活一企、惠及多方”。

执行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通向的是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接下来,仓山法院将继续高效推进执行工作,让债权人胜诉权益兑现有章,企业盘活资产有径,市场活力释放有力,为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基层智慧。(仓山法院)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