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子在法国举办“艺见未来”活动 共话中法文化产业发展之机遇
发布时间:2025-07-17 15:40: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025年7月,由九名清华大学学子组成的“Sustaculture”海外社会实践支队来到法国巴黎,开展为期十天的实践调研。支队与巴黎萨克雷大学学联、巴黎第八大学学联联合主办“艺见未来:中法多元文化的灵感对话”文化活动。活动共分为高校青年分享、学者讲座和非遗工作坊三个环节。支队在交流中了解高校学子在文化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于对话学者中探寻数字时代两国文化发展的路径,以手工坊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开展对话交流,构建青年赋能文化发展之路径】
巴黎萨克雷大学在读博士,巴黎萨克雷大学学联学术部部长陶建君对萨克雷大学的学科设置等基本情况做介绍,以理工科为优势学科的萨克雷大学,同样重视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其人文社科领域主要包含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多元的社团活动也使学生有机会广泛接触文化、艺术、音乐。随后,陶建君介绍了近年来巴黎萨克雷大学学联平均每年接待3支清华大学实践支队,合作开展主题不同的交流活动(如围绕法国特色工程师学制和学徒制学制,青年全球胜任力,非遗文化汇演等),促进了实践支队在法国当地深入开展调研、推广中国文化。
陶建君介绍巴黎萨克雷大学
巴黎第八大学学联主席何梅琳对该校人文学科的整体情况做详细介绍。巴黎八大的人文学科设置涵盖哲学、电影和视听、传播学、造型艺术、语言学、心理学、地缘政治等多个方向,同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数字文化与城市研究、哲学与视觉艺术等交叉学科。相关专业为这一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诸多青年人才。巴黎第八大学学联也积极与中国高校通过艺术展、学科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推动国际艺术与人文领域的青年交流与共建。
何梅琳介绍巴黎第八大学
清华大学Sustaculture赴法国实践支队队长李怡漩对清华大学外文系及本次实践主题做介绍。清华外文系在百年建系历程中既关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亦从实践层面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青年学子。本次实践旨在实地调研中法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变化。随后,李怡漩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分享了河南殷墟博物馆、山东淄博和海南澄迈文旅产业、Labubu品牌出海四个案例,从遗产数字化、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文化出海三个维度介绍中国文化产业新趋势。
李怡漩介绍清华大学外文系与本次实践主题
在青年交流环节的压轴发言中,艺术饰品设计师兼时尚模特周敏结合自身在中法两国时尚设计与餐饮创业的经历,分享了她对跨文化交流的独特理解。她曾运用法餐的技艺与审美,重新演绎中国料理,在巴黎传播东方美食文化;在个人饰品品牌Atelier Maïwenn中,她以“山形鸟”等原创设计,融合东方意象与自由精神,探索艺术与文化的跨界表达。周敏指出,真正有价值的跨文化传播,不应停留于元素的堆砌与拼贴,而应通过具体行动打破边界,让不同文化在理解与实践中自然融合。
周敏分享自身跨文化实践经历
【深化学术调研,探析中法两国文化产业之异同】
在嘉宾分享环节,巴黎三大巴黎高等翻译学院(E.S.1.T.)教师邓捷、巴黎一大艺术史和考古博士虞睿博分别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国际合作两个维度进行介绍。邓捷向在场同学分享了十九世纪巴黎城市的保护改造,其改造过程体现了提升城市效率、倡导设计美学、多元融合共存等特征,为世界城市遗产保护及转型提供启示。虞睿博以法国在阿富汗的考古代表团(DAFA)为案例,介绍了遗产保护合作历经的单边行动、共管共建等变化,点明了数字化建设、培养人才等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范式。
巴黎第八大学艺术博士赵本琦、人民日报海外网法国中心记者董春阳从理论与实践双维度探讨文化传播交流。赵本琦分析了福柯“异托邦”概念与中国山水的关联,由此阐释跨文化传播中应注重不同文化的共性、理解多元表达语境。董春阳则从主体、趋势、路径三维度介绍中国文化出海传播,其指出在非物质遗产亟需传播的背景下,如法国东方美学协会等单位能有效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当代艺术,并通过海外社媒、主播等路径进行传播,实现从“讲故事”到“共创意义”的转变。
【放眼全球发展,诠释中国优秀文化出海之故事】
在本次活动中,清华学子以非遗手工坊诠释传统大漆和敦煌文化的魅力。支队成员带领在场嘉宾和学生们制作漆色书签,讲解大漆工艺文化和制作流程。青绿色与金色交织,在形状各异的书签上勾勒东方之美。结合中法两国在敦煌文化研究中开展的合作,支队将敦煌藻井冰箱贴手工带到活动现场,让嘉宾同学们在制作中感受中国文创产业发展。
最后,支队向在场嘉宾同学赠送自己制作的帆布袋、中国扇等文创,文创以青苹果为核心形象,融合了中国敦煌、法国蒙娜丽莎等元素,展现中法两国的对话合作。本次活动让清华学子了解了巴黎高校人文社科建设情况、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国际合作,并推介了中国文化产业变化与传统优秀文化,从而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清华外文学子在文化领域应有的使命担当。
(供稿:清华大学Sustaculture海外社会实践支队、巴黎萨克雷大学学联、巴黎第八大学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