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守望者——记曾旭老师的班主任岁月
发布时间:2025-07-18 09:54: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教学楼的窗棂,六年级2班的教室门总已虚掩着。曾旭老师握着保温杯站在讲台前,指尖划过摊开的作业本,在错题旁轻轻画上红色的波浪线——这是他二十余年班主任生涯里,从未缺席的清晨仪式。
那扇永远敞开的办公室门
"曾老师的办公室好像没有锁。"历届学生都这样说。放学后空荡荡的走廊里,他的座位总亮着一盏灯,桌角堆着各班学生的周记本,每本扉页都贴着他手写的便签:"小宇的比喻句用得像初春的嫩芽,下次试着让它再舒展些?"为了帮转学而来的留守儿童赶上进度,他把每周三的晚自习变成"专属课堂",在草稿纸上一遍遍演示作文构思,直到孩子眼里的迷茫被笑意取代。
有家长在深夜收到过他的短信:"您家孩子今天偷偷把面包分给了没带早餐的同学,这颗善良的种子值得好好呵护。"那些被他悄悄记在工作手册里的细节——谁的鞋带总松着,谁最近总低着头,谁的铅笔盒换了新图案——最终都变成了叩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教室里长出的春天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这团火在曾旭的班级里,是文艺汇演时孩子们自编自导的课本剧,是运动会上他跟着啦啦队一起喊哑的嗓子,更是每周班会课上"我的小目标"分享会。他带的班级总有个特别的角落,陈列着学生们的"成长勋章":第一次及格的数学试卷,被刊登作文的《武冈文艺》样刊,甚至还有歪歪扭扭的感谢信。
转到幸福芙蓉学校的第一年,他发现班里留守儿童总在课间独处。那个周末,他带着棋盘和故事书来到宿舍,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围着他争着要下一盘象棋。当邵阳市比赛的获奖证书寄到学校时,孩子们举着证书冲进办公室,撞翻了他的茶杯,茶水在教案上晕开的痕迹,像朵突然绽放的花。
站成标杆的身影
作为年级组长,他的班主任工作手册永远是年轻老师借阅的范本。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给内向学生设计的"课堂发言积分制",记录着处理同学矛盾的"三步沟通法",甚至有如何跟家长说清"孩子撒谎背后的不安"的对话草稿。年轻教师请教秘诀时,他总指着手册扉页的字:"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家孩子琢磨,办法就来了。"
去年毕业班离校那天,孩子们在黑板上画了幅画:晨光里站着个戴眼镜的身影,身边围满了高矮不一的小人儿。画旁写着:"曾老师,您站在这里,我们就不怕迷路。"他站在教室后排,悄悄把眼镜摘下来擦了擦——就像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他在灯下批改作业时那样。
二十载春秋流转,曾旭老师的皱纹里盛着学生的笑靥,粉笔灰染白的发间,藏着比星光更亮的守望。他用清晨的脚步丈量责任,用深夜的灯光温暖童心,在班主任这方天地里,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学生记忆里最绵长的诗。(谢东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