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社区办实事 守护民生暖人心——记豫龙派出所社区民警李杭泽
发布时间:2025-07-21 16:07: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2025年3月,25岁的李杭泽来到荥阳市局豫龙派出所,成为刘村社区的一名社区民警。面对这个“党建引领强、干群关系密”的社区,他迅速转变角色,将警务工作融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在4个月的时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成为了居民心中靠谱的“贴心人”。
织密防护网,做独居老人的“守护者”
刘村安置区里独居老人的生活冷暖是李杭泽最牵挂的事。他深知,老人的安全不仅是家庭的事,更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精准掌握每位独居老人的情况,李杭泽联合村两委和物业,对社区14名独居老人进行“地毯式”信息梳理。从基础的身体状况、紧急联系人,到细致的病史、用药习惯、生活偏好,一本本台账记得密密麻麻,更附上了他自己和社区应急的联系电话,成了老人身边的“紧急呼叫器”。光有台账还不够,李杭泽牵头建立起“村委+物业+老人”的结对帮扶机制,定下“每周至少上门一次”的规矩。4个月里,他跟着帮扶队一起跑遍老人家中,帮顶楼老人修补漏雨的屋顶,教使用天然气的老人检查阀门等等,让老人住得踏实又安心。
巧解千千结,做社区矛盾的“化解者”
“邻里之间哪有解不开的结?关键是找对方法。”这是李杭泽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依托社区良好的干群基础,打出“党建+调解”组合拳,让矛盾纠纷在社区内就能画上句号。李杭泽组织社区内的退休党员、村委干部建立了“调解专门队”,这些“老街坊”熟悉情况、有威望,4个月就成功调解了10多起纠纷,小到楼道堆物的摩擦,大到物业与业主的争执,成功率高达90%。一次楼上楼下两户因房屋漏水纠纷争执不下,李杭泽带着调解员登门调解,结合《民法典》相邻权条款释法明理的同时,以"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劝解双方。最终,两户人家握手言和,还互相留下电话,约定“以后有事好商量”。为了让调解更高效,他还联合社区、物业制定分级处置机制:小纠纷物业先调解,复杂问题就启动“民警+社区”联合调解,再难的事也能找到合力解决的办法。每天入户走访时,他总会多问一句“最近邻里相处咋样”,提前排查隐患,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融入党建网,做社区治理的“赋能者”
“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得把警务工作嵌进党建治理的脉络里。”李杭泽主动对接社区“党支部—网格—楼栋”三级体系,让警务力量成为激活社区治理的“催化剂”。在他的推动下,辖区14个小区全部组建“专业巡逻队”,志愿者、物业保安轮流上岗,按规划路线全天候巡逻,加上社区监控系统,线上线下联动,织就一张无死角的安全网。居民们说:“白天见巡逻队,晚上有监控亮着,住着特别安心。”李杭泽与14个小区的物业、网格员定下“月碰头”规矩,每月一起核对人口信息,210栋楼的实有人口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形成的“社区+警务”双台账,让重点人群管理更精准。如今的刘村社区,治安越来越好,邻里越来越和睦,这背后是李杭泽用一件件实事积累的信任与认可。从守护独居老人的日常,到化解家长里短的纠纷,再到融入社区治理的细枝末节,李杭泽用青春力量扎根社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为民故事。(荥阳市公安局:王一铭、王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