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里的温情调解:陈年旧账终得解
发布时间:2025-07-22 11:46: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日,湖北省来凤县大河法庭将调解现场“搬进”了大河养老院,成功化解了一起涉及三笔陈年欠款的纠纷,以柔性司法传递了法律的温度。
此次纠纷的被告周某因身体原因长期在养老院休养。三份以周某为被告的诉状送至法庭,涉及2022年周某在大河镇修建房屋期间产生的三笔债务:一笔是向黎某某借的5万元工程款未按时归还;一笔是欠向某某的场坝平整工程款;还有一笔是拖欠邓某餐馆的餐费——周某曾安排工人在该餐馆用餐并签字记账,但仅支付了部分款项。
考虑到周某行动不便的特殊情况,大河法庭决定打破常规,将调解地点选在养老院,既方便当事人参与,也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调解前,法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周某的身体状况和现实困难告知三位原告,并耐心解释相关法律规定。经过沟通,三位原告均表示理解,同意尝试诉前调解,并配合前往养老院协商。
调解当日,法庭工作人员携带案卷来到养老院。在院方协助下,调解在一间阳光柔和的房间内进行。周某坐在轮椅上,工作人员围坐其旁,逐一展示借条、欠条及餐费账单等证据材料。“周大爷,您看看这是您的签字吗?金额对吗?”工作人员轻声询问。周某眯起眼睛,仔细辨认后缓缓点头:“嗯,是我的……是这个数。”每一笔债务均得到他的确认。
面对周某的坦诚与困境,工作人员在双方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一方面向三位原告转达周某的歉意与难处,另一方面帮助周某说明当前的经济状况。在务实、平和的氛围中,双方就还款方式展开协商。最终,经过坦诚交流,三方达成具体支付协议:周某将根据自身能力分期偿还欠款。工作人员当场制作调解协议书,周某颤抖着接过笔,认真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起纠纷的妥善化解,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彰显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大河法庭通过“上门调解”的方式,将法律刚性与人情温度相结合,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调解协议书上,也映照出法治社会下的人性关怀。这场发生在养老院的调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深层内涵。(来凤县人民法院:郑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