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党建+法治+人才”组合拳 激活智慧城市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22 16:26: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期城市发展擘画蓝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设任务引人注目。智慧城市既是技术迭代的产物,也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在智慧城市这艘巨轮远航的征程中,党建引领是掌舵定向的“定盘星”,法治建设是保驾护航的“压舱石”,人才高地则是驱动引擎的“核动力”。三者协同发力,方能驶向“民呼我应”的智慧治理新境界。

坚持党建引领把稳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舵”。“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党的坚强领导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政治核心与组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部门多、数据大、利益多元,若无强有力统筹,极容易陷入“数据烟囱”与“九龙治水”的困境。党建引领能够确保方向正确,打破部门壁垒,始终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杭州“城市大脑”的成功,正是市委坚强领导,打通数据壁垒,解决交通治理等民生难题的典范。应完善“智慧党建+城市治理”机制,构建跨层级、跨部门协调机构,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推广“党建+网格化”模式,在智慧社区、数字政务等领域设立党员先锋岗,确保技术应用始终紧密围绕群众需求开展。

加强法治建设锻造数字文明的“规则之治”。在数字时代,法治是智慧城市稳健运行的坚实基础。当前,人脸识别滥用、数据泄露等问题愈发凸显,迫切需要法律划出红线。深圳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正是以法治保障数据要素安全流通、释放其价值的前瞻性实践。法律是维护秩序的根基。只有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技术应用,群众才能放心地享受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需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全流程保障,推动技术创新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加快智慧城市专项立法进程,明确数据的权属、使用范围及安全责任,构建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同时,建立严格的技术伦理审查机制和算法透明化规则,防止“技术黑箱”对公平正义造成侵害,确保智慧城市的每一步发展都不偏离法治方向。

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智慧生态的“创新雨林”。“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智慧城市归根到底是“人”的城市,精通技术、深谙城市规律、胸怀为民情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核心支撑。当前既懂城市治理又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成为智慧场景精准落地的瓶颈。雄安新区出台“雄才十六条”,吸引全球顶尖团队共建“未来之城”。唯有人才活水奔涌,智慧城市方能永葆创新动能,持续高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破解人才困局,需大力推行“新工科”教育改革,鼓励高校与龙头企业联合设立智慧城市学院,定向培养“数字工匠”;同时优化“揭榜挂帅”“柔性引进”机制,汇聚天下英才为智慧治理献智献策;此外,要加强政策激励,为人才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保障。

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是让技术之光照亮每个角落,确保群众诉求能够“一键直达”、难题可以“速解必应”。无论是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法治保障中的权益守护,还是人才支撑起的创新实践,最终都要落脚于“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唯有如此,智慧城市才能从冰冷的代码升华为温暖的民生工程,最终实现“城”与“人”的深度契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李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萧炎)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