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隐警示・防护织网——农药风险教育宣传活动成效斐然

发布时间:2025-07-23 11:16: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广泛使用虽为保障作物产量立下汗马功劳,但农民在接触农药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却不容忽视。为切实提高农民对农药接触风险的认识,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与技能,7月6日至11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化药系“药露滋秧绿,护心映穗黄”实践团队在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农药风险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让农民直观感受农药危害,扎实掌握防护技能,活动成效显著。

前期筹备:知识铺垫,设备就绪

7月6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进入农药接触模拟实验的前期准备阶段。为了确保农民能深入了解农药接触对健康的潜在威胁,活动团队特别邀请了专业医生前来讲解农药接触的相关健康知识。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农药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可能引发的各类疾病以及长期接触的潜在危害,让农民们对农药风险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

与此同时,当地卫生院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皮肤科诊室和生理盐水冲洗设备等。皮肤科诊室为后续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提供了专业的诊断环境,而生理盐水冲洗设备则为模拟农药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活动团队也不遗余力,精心准备了荧光模拟农药(无毒)和紫外线灯。荧光模拟农药能够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清晰显示污染范围,为后续的模拟实验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效果;紫外线灯则作为检测工具,帮助准确判断污染程度和范围。

模拟实验:数据说话,危害尽显

7月7日,备受期待的农药接触模拟实验如期进行。实验操作流程严谨有序,团队成员首先在手臂、口罩上均匀涂抹荧光剂,模拟农民在田间打药时的实际接触情况。随后,成员们模仿打药操作,手持喷雾器进行模拟喷洒,让荧光剂充分附着在皮肤和口罩表面。

接着,使用紫外线灯仔细检查污染范围。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原本看不见的“农药污染”清晰可见,形成了一片片荧光区域。实验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手背平均污染面积达到28.5cm²,最高污染浓度区集中在指缝间,紫外线强度显示为+++;前臂平均污染面积为15.2cm²,最高污染浓度区在腕部褶皱处,紫外线强度为++;面部平均污染面积也有 9.8cm²,最高污染浓度区位于鼻翼两侧,紫外线强度同样为+++。

图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化药系“药露滋秧绿,护心映穗黄”实践团队成员熊梓彤、王玥进行紫外线模拟实验。王亦涵供图

为了让农民更直观地了解农药暴露的危害,团队还展示了《农药暴露危害对照表》。表中详细呈现了不同暴露时长对应的皮肤症状和呼吸道反应:接触5分钟,皮肤会出现轻微刺痒,呼吸道会有咳嗽症状;接触30分钟,皮肤会出现红斑,呼吸道会感到胸闷;而接触2小时,皮肤则会导致溃烂,呼吸道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这些数据和对比让农民们深刻认识到农药接触的危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时刻潜伏在身边。

图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化药系“药露滋秧绿,护心映穗黄”实践团队成员王玥进行农药皮肤接触实验讲解。熊梓彤供图

防护演示:细节把控,规范操作

7月8日,团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防护过程演示。在打药前,检查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团队成员示范如何摇晃药瓶,仔细查看是否有泄漏情况,确保药瓶密封良好,避免农药泄漏造成意外接触。

穿戴防护装备的顺序也有严格要求,依次为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手套。口罩要紧密贴合面部,防止农药气体吸入;护目镜要调整好角度,确保视野清晰且能有效阻挡农药飞溅;防护服要穿戴整齐,扣好所有扣子,拉好拉链,防止农药渗透;手套要戴在防护服袖口外面,确保手腕部位也能得到保护。

图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化药系“药露滋秧绿,护心映穗黄”实践团队成员王玥进行防护穿戴讲解。熊梓彤供图

在站立方位的选择上,团队强调要始终背风作业。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风向的影响,现场用风扇模拟风向,让农民们明白背风作业可以减少农药随风飘散到身上的可能性。

打药过程中,若护目镜起雾,切不可在现场摘除,以免农药进入眼睛。正确的做法是退至安全区,用干净的布或纸巾轻轻擦拭护目镜,待视野清晰后再继续作业。

打药结束后,脱卸防护装备的顺序同样不容忽视,依次为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口罩。脱卸过程中要避免防护装备表面与身体接触,防止残留的农药再次污染皮肤。个人清洁环节,团队成员演示了七步洗手法,并强调要淋浴更衣,彻底清除身上可能残留的农药。

工具发放:贴心设计,实用便捷

7月10日至11日,团队完成了防护工具包的制作并进行发放。防护工具包中的每一件物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充分考虑了农民在实际使用中的需求和便利性。

图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化药系“药露滋秧绿,护心映穗黄”实践团队成员王梓妍进行防护工具介绍。丁懿雯供图

防雾护目镜是在游泳镜内侧涂抹洗洁精实现防雾效果的。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在护目镜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而不是雾滴,从而有效防止起雾。外侧贴反光条起到警示作用,在田间作业时,反光条可以反射光线,提醒他人注意,避免发生碰撞事故。使用时需注意“镜框紧贴面部,松紧带不过耳”,确保护目镜佩戴牢固且舒适。

透明防护面罩由 A4透明文件袋制作而成,成本低廉且易于获取。顶部开孔穿入松紧带,方便佩戴和调节松紧度;两侧剪出呼吸孔,保证呼吸顺畅。使用时要“覆盖至下巴,作业时勿掀起”,确保面部得到全面保护。

应急洗眼瓶则是在 500ml矿泉水瓶侧壁钻孔插入软管,瓶身标注“紧急洗眼”。在发生农药溅入眼睛等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打开瓶盖,让水流从内眼角流向外眼角,对眼睛进行冲洗,减轻农药对眼睛的伤害。

防护口诀卡为硬纸板手写,内容为“药雾漫天飞,三件要配齐——护目镜、面罩、长袖衣”,并配有简笔画。口诀简洁易记,简笔画生动形象,由护理学生现场演示讲解,让农民们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防护要点。

“雾隐警示・防护织网”农药风险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贴近实际的活动环节,让农民们深刻认识到农药接触的风险,熟练掌握了防护技能。相信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们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健康、安全地进行农事活动。(王玥、王梓妍)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