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南第一家,解码治家传家宝
发布时间:2025-07-23 15:47: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家文化传承智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延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深入探索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融合的有效路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家文化传承智韵团”于7月16日在浦江地区展开实践,深入浦江县东明村及“江南第一家”周边区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系统探索这套根植于深厚文化土壤、融合现代治理智慧的乡村善治新模式。
作为一座传承近千年家文化的村落,浙江金华浦江县东明村始终积极响应关于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号召,将相关要求落到实处。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到创新“好家风评价体系”并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东明村让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浦江好家风建设有着坚实的文化根基,其模式源于“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的168条家规。当地通过家风“四进”活动让传统家训焕发新生,“四进”即进学校、进家庭、进祠堂、进心灵。进学校,郑宅小学学生穿学童服进祠堂研学,东明小学将168条家规融入日常教学;进家庭,正月初一村民带孩子参观祠堂和廉政馆,让家风教育融入家庭生活;进祠堂,以祠堂为阵地开展各类研学和传承活动;进心灵,通过持续的传承活动让好家风潜移默化影响人们。团队成员走进校园、祠堂廉政馆等,亲身体验这些传承活动,真切感受好家风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的力量。
调研中,“家文化传承智韵团”发现,以东明村为代表的好家风建设,已将理念转化为富有成效的治理实践,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尤为重大。团队带着对实践落地见效路径、文化传承与治理效能双向突破机制的探究,展开深入调研,力求探寻其中的治理智慧与传承密码。
(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探讨“好家风”林伊露摄)
实践过程中,成员们通过与当地干部深入交流、走访村民家庭、参观东明书院、“江南第一家”等方式,全面掌握浦江好家风建设全貌。在访谈交流会中,当地干部吴一兰同志介绍,“好家风评价”体系围绕遵规守纪等5个方面细化为 59项内容,通过“村级每月打分、镇级联合考评、县级大数据统计”的三级机制,让家风变得“看得见、算得清”。成员们认真研读评价细则,详细记录打分流程,深刻理解这套体系如何为家风建设提供科学标尺。
在激励引导方面,该体系将评价结果与村民生活紧密挂钩。加分高的家庭在政治审查、建房审批等方面享有优先权,部分村庄推行积分兑换物品政策,“好家风信用贷”更让家风建设从“软要求”变为“硬约束”。团队成员走访时,村民们纷纷坦言好家风带来诸多实惠,基层自治热情被极大激发。这些真实鲜活的反馈,为分析政策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的东明村,白墙黛瓦整洁有序,邻里和睦相处。依托网格化管理、调解小组、“老娘舅”等分层调解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近5年无信访事件,村风民风持续改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成员们漫步村中,用镜头记录和美景象,与村干部深入交流治理经验,对好家风建设的治理成效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切了解到,浦江以深厚“家文化”底蕴为根基,通过科学化设计、制度化运行、多元化激励,成功激活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这套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浦江方案”,为类似文化背景的乡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作者:杜旺旺、余硕、徐佳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