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紫苏链动振兴 瞄准亿元产值

发布时间:2025-07-23 15:47: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七月盛夏,位于重庆彭水的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紫苏种植基地里,成片的紫苏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弯腰采摘着紫苏鲜叶,他们手法娴熟,严格按照“四叶一芯”的标准进行采收。

这些新鲜的紫苏叶将被送往加工车间,经过精心制作后变成各类紫苏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要包装近1000斤紫苏籽,线上订单稳定在200单以上,月销售额已经突破10万元。”公司加工管理负责人高海林介绍,公司专注于紫苏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已经开发出紫苏茶、苏麻擀酥饼、紫苏油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彭水当地,紫苏被亲切地称为“苏麻”,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这种浑身是宝的植物,既可入药,又能食用,还能榨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014年,彭水紫苏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7年,彭水苏麻又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彭水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懈探索。

“我们现在的生产模式完全改变了,不再是‘种什么卖什么’,而是‘市场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从‘以产定销’转向‘以销定产’。”公司总经理李永均道出了产业转型的关键。随着市场变化,公司主动调整种植结构:药用紫苏面积从6000亩缩减到4000亩,而高附加值的茶用紫苏则从去年的几亩迅速扩展到400亩。

这种转变源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技术负责人梁家洪介绍,茶用紫苏富含花青素,市场前景广阔。今年预计可采收鲜叶24000斤,加工成茶后产值可达300万元。“采摘时要求‘四叶一芯’,所有工人都经过专业培训,确保产品质量。”梁家洪说这话时,正在基地指导工人采收。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公司今年重点布局电商领域。6月份开始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效果立竿见影:短短2个月,线上月订单就突破2000单。“紫苏油、紫苏茶、紫苏籽最受欢迎,复购率达到20%。”高海林说。在线下市场,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四川、浙江等地,同时还成功打开了中东和荷兰市场。

产业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当地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种植紫苏的村民说,现在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学到了专业的种植技术。

站在紫苏基地里,望着满眼紫色的紫苏地块,李永均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据市场,明年力争把油用紫苏增加到5000~6000亩,茶用紫苏扩大到1000亩以上。继续提升产品品质,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让彭水紫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希望3~5年后,实现紫苏的产值突破1个亿。”

夕阳下,工人们仍在忙碌着采摘紫苏鲜叶,他们的身影与紫苏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见证着一个传统产业的华丽蜕变。(文/廖凯易、图/冉立)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