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布拖筑梦想:成都理工大学志愿者团队绘就“七彩假期”
发布时间:2025-07-24 11:21: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日,在凉山州布拖县禁毒办、县总工会和县团委的积极推动与大力支持下,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索玛花开·心联e站”志愿者团队深入布拖县,为当地小朋友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元的公益课程活动。
此次活动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涵盖禁毒防艾、思想引领、身心成长、文化传承、文明生活、科技创新、快乐学习以及艺术素养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成长的盛宴,助力他们在认知视野、行为规范、创新思维与情感共鸣等多个维度实现显著突破与飞跃。
一直以来,凉山州布拖县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致力于为孩子们创造优质的成长环境。此次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志愿者团队的到来,为当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的多元化课程体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不断汲取知识养分,实现全方位的成长与蜕变。
在禁毒防艾教育系列课程中,志愿者们联合布拖县禁毒办,组织孩子们前往布拖县禁毒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学习。布拖县缉毒警察讲解员通过系统讲解常见毒品的类型、危害,展示毒品仿真模型,播放警示案例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树立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宣誓为营造无毒社会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注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是此次活动的重点之一。志愿者们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关怀与支持。丢沙包等传统游戏的开展,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尽情释放活力,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与配合,促进了身心协同健康发展。
文化传承课程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在剪纸和毛笔书法课堂上,孩子们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亲手剪出形态各异的精美图案,用毛笔写下一个个饱含文化韵味的汉字。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产生了浓厚兴趣,民族文化自信在心中悄然扎根生长。
文明生活教育聚焦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志愿者们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还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为改善当地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逐渐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科技创新环节充分利用了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专业优势。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参与VR眼镜的制作过程,从基本原理的讲解到动手组装的实践操作,孩子们全程积极参与。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深入探索科技的奥秘,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极大地激发了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心中种下了科技梦想的种子,为未来投身科技创新领域奠定了基础。
快乐学习课程中,志愿者们引入谐音记忆等趣味学习方法,将原本枯燥的知识记忆过程变得轻松有趣。孩子们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迅速掌握学习技巧,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原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一扫而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为今后的学习之路注入了新的动力。
社区负责人拉芝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索玛花开·心联e站”的志愿者们带来的这些课程,对我们布拖县孩子们的成长意义非凡。他们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传授了知识,更点燃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合作,持续为布拖县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些天的时光中,志愿者们收获了感动,山风擦过崖畔索玛花,也拂过孩子们眼里的星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箴言在此刻有了实感——我们带去画笔,课堂便成了彩虹诞生的地方。大凉山深处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在趣味游戏中童真的笑容就是志愿者们来到这里的意义。未来志愿者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用爱心和实际行动陪伴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推动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都理工大学:吴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