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愿为善为敢为”答好民生“考卷”
发布时间:2025-07-25 11:52: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致力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当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愿为”的初心、“善为”的能力、“敢为”的担当,把民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民生“考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持久、安全感更可靠。
厚植为民情怀,以“愿为”初心答好“民生卷”。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心向背直接关系事业兴衰。青年干部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导向,主动俯下身子听民声、迈开步子察民情。从就业岗位的精准对接,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从医疗服务的优化升级,到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每一件民生小事都是关乎群众冷暖的大事。要带着感情做工作,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应期盼,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筑牢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锤炼实干本领,以“善为”能力答好“发展卷”。民生工作既要“有心”更要“有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力过硬。青年干部要以“本领恐慌”倒逼成长,在学习实践中锤炼“几把刷子”,成为民生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把准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避免“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办事。面对群众多样化需求,既要传承“枫桥经验”等有效做法,又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探索数字化服务、精准化帮扶等新路径。无论是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还是破解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都要讲究方式方法,用科学决策提高民生工作实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发扬担当精神,以“敢为”姿态答好“担当卷”。民生领域的硬骨头,往往是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青年干部要摒弃“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消极心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啃硬骨头、涉险滩。面对历史遗留的民生难题,要敢于较真碰硬,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面对民生改革中的新挑战,要勇于先行先试,在政策框架内探索最优解。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确定的民生项目一抓到底,从规划设计到落地见效全程跟踪问效,杜绝“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民生保障,还是突发灾害后的救助安置,都要冲锋在前、主动作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以担当实干赢得群众信任。(中共靖边县委组织部: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