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汛根基 基层守土有责

发布时间:2025-07-25 16:28: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7月进入主汛期以来,四川省多次发布蓝色以上山洪灾害预警。汛期如“大考”,考验着基层干部的韧性与担当。基层作为防汛救灾的“最后一公里”,是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沿阵地。基层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防线、凝聚合力、备足后手,方能在汛情来袭时从容应对,筑牢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堤坝”。

织密“预警网”,以精准预判筑牢防汛“先手棋”

防汛之要,在于防患于未然,基层干部需以守土有责的担当筑牢安全防线,将预警机制作为防汛工作的“神经中枢”,以耳聪目明的敏锐性掌握主动权,以迅捷果断的决断力抢占先机。一方面,要打通信息传递的“毛细血管”——对接气象、水利部门建立逐小时信息共享机制,用微信群、上门入户等方式,将暴雨预警、水位变化等信息传递到每一户、每一人,让群众听得懂、能行动;另一方面,要擦亮隐患排查的“火眼金睛”,对辖区内河道沟渠、低洼院落、地质灾害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给隐患点挂上警示牌、标好责任人,像呵护自家院落一样及时清淤排堵,让每一处风险点都有人管、管得住。唯有将预警做在风雨之前,才能让群众在汛情中多一分安心,少一分慌乱。

架起“连心桥”,以党群同心筑牢防汛“向心力”

防汛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基层干部需将群众力量作为防汛工作的源头活水,以枝叶关情的真诚凝聚合力,以笃行务实的坚定落实行动。要当好宣传员,用唠家常的方式讲解防汛避险知识,教群众如何扎沙袋、如何快速转移,让自救互救的意识融入日常生活;要做好贴心人,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汛期来临时主动上门协助转移,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更要成为带头人,在暴雨中带头蹚水探路、在险情前第一个扛沙袋,用“我先上”的担当点燃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党员带头、群众跟上”的暖流汇聚成防汛的磅礴力量。

备足“工具箱”,以硬核储备筑牢防汛“压舱石”

汛情面前,物资与队伍是底气所在。基层干部需把应急储备作为防汛工作的坚实后盾,有备无患筑牢物资防线,让物资触手可及——在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应急物资点,备足沙袋、救生衣、抽水泵等常规武器,同时针对山区、低洼地区特点,额外储备冲锋舟、应急食品等特殊装备,确保拿得出、用得上;要让应急队伍召之即来,组建由党员、志愿者、专业人员组成的“防汛突击队”,定期开展模拟抢险演练,让队员熟悉转移路线、掌握救援技能,在实战中练就“水上轻功”“、陆地速移”的硬本领。物资备得实、队伍练得强,方能在汛情突发时“招之能战、战之能胜”,为群众撑起安全保护伞。

风雨来袭时,基层干部是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从织密预警网、架起连心桥到备足工具箱,每一项举措都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工作做细做实,方能在汛期的“大考”中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答卷,让每一场风雨过后,都能看到万家灯火依旧明亮。(高县胜天镇人民政府:黄肖宇)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