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博士慕名而来,福建这所高校师资很出圈
发布时间:2025-07-28 10:33: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期以来,一批院士级带头人、211大学博导、麻省理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跨越五湖四海慕名而来,满怀教育热忱与激情加盟位于东南沿海的阳光学院。
今年以来,阳光学院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新增投入6000万,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阳光学院校务委员会主任蒋新华教授亲率面试团,向海内外招揽优秀人才,打造“双百博士”精英方阵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入职博士已超百人。
阳光学院(福州校本部)东门。
顶尖学者与学校育人理念“同向同频”
阳光学院早年依托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州大学创办,办学基因凸显。得益于创始人持续的办学投入,学校吸引了包括院士级高层次人才、麻省理工博士、985/211名校博导等顶尖学者加盟。
顶尖学者接受校方“橄榄枝”,除了校方投入的力度和诚意,更有彼此育人理念的“同频”。
梁安辉教授上《黄金分割点》课程。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安辉教授,是交叉学科领域的先行者,手握多项美国专利,蜚声国际。他表示:“阳光学院在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与我‘跨界融合,创新致用’的理念不谋而合。”入职后,他开设《黄金分割点》通识课,为学生倾囊相授最新研究成果。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焦安亮教授,在加盟学校时承接了阳光学院两项重要任务:推动“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落地、牵头创建工程研究中心。投身建筑行业40余年的他,在人才培养上与阳光学院拥有共同的前瞻视野。
阳光学院斥巨资打造的人才队伍,致力于让学生实实在“受益”。学校为这些学界巨擘提供了从“实验室科研”到“课堂实践”的完整价值链条。
连续十年进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何吉欢教授,为学生带来“数学+”独特的“跨学科”体验;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孙建红教授,最擅长以“带研究生”的模式培养本科生……
“双师型”教师实战能力赋能一线教学
除了广纳顶尖学者,阳光学院更有一批“身怀绝技”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目前,学校拥有近50%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既上好课,又深谙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规律。
程勇勇老师和学生交流和探讨任务制作。
信息工程学院的“90后”程勇勇老师出身企业工程师,今年更在福建省第五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学生表示:“勇子老师总能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指导我们完美运用到实处。”
创新创业学院实训实战中心主任张涛,曾在华为、网龙等名企拥有17年软件开发与管理经验,更自主创业8年。他投身教学后,指导学生开发的办公OA管理系统令业界人士赞不绝口。
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教师张惟祺,“前身”是“开心麻花”签约演员,曾在鸿星尔克直播间创下场均40W+GMV的销售神话。退居幕后反哺教学的他,在课堂上打造仿真直播间,手把手“拆解”直播全流程,带领学生运营的"福铭烤鳗"项目创下月均60W+GMV的佳绩。
还有阳光学院校友林伟,去年获聘阳光学院元宇宙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手把手指导学生破解全球企业安全漏洞……
当前,这支特色鲜明的双师队伍不断壮大,为阳光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构筑起稳固的基石。
最好的教学是让学生“学有所值”
从福州大学到日本东洋大学,从日企的技术开发部技术负责人到自主创业,中组部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专家林海在低碳建筑领域深耕了30余年。加盟阳光学院后,他专注于发挥所长,助力学校在基于模块的超低能耗建筑科技项目申报、城市更新专业建设。
中南大学经济学博士彭秀丽在阳光学院的教学实践中,既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要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工程学院微型智能工厂系统实验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榜样的亲力赐教,更是让阳光学院的学子淬炼成色。这里走出的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客”,而是经世致用的“栋梁材”。学子们或跻身互联网“大厂”,成为行业新锐;或金榜题名,考入北大等顶尖学府深造;更有“六子登科”,同时斩获银行offer,成就就业佳话。
参加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的徐振楠,毕业后创办跨境电商企业,如今公司年营业额已经达到3亿美元;信息工程学院202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郑怀宇一毕业便引得互联网大厂竞相抛来橄榄枝,不足两年便跻身技术专家(P7)之列,更斩获公司最高级别年终绩效奖……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规模之巨,而在特色之彰;不在历史之久,而在理念之新;不在资源之丰,而在配置之精。对于高考学子来说,跑通多个赛道打造多元师资的阳光学院,是梦想启航的新起点。
(阳光学院: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