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撷光”:广外艺方林实践队探寻小洲新八景
发布时间:2025-07-28 11:24: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青砖镌刻千年水乡记忆,光影流转间,青春步履正为瀛洲古村“新八景”注入时代灵韵。为了深入践行全面落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文件精神及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对古村落活态传承的战略部署,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方林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于2025年7月深入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实践队队员以脚步丈量青石古巷,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在蚝壳屋的斑驳光影与龙舟鼓的千年回响中,探寻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共生共荣。
图:实践队合影
一、寻根:从“瀛洲八景”到当代焕新
作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小洲村古称“瀛洲”,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岭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自然与人文水乡标本。历史上文人雅士凝练“瀛洲八景”——“翰桥夜月”“古渡归帆”“西溪垂钓”“崩川烟雨”等,勾勒出河网纵横、蚝屋榕荫的诗意画卷。随着城市化进程,部分古景风貌渐隐。2024年,华洲街道启动“瀛洲新八景”征集活动,通过全民票选重塑文化标识。实践队以光影为墨,将全民票选重塑的“新八景”化为明信片上的永恒瞬间。
二、撷光:青春步履解码水乡密码
队员们深入探访“瀛洲新八景”的每一处所在,试图透过表象挖掘出深藏其中的文化基因。在蚝壳屋前,他们驻足良久,用手轻轻触摸那一片片历经风雨侵蚀仍屹立不倒的蚝壳,感受岁月在这些特殊建材上留下的独特纹理,每一寸肌理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讲述着先辈们如何就地取材,用智慧创造出这别具一格的居所。镜头在他们手中灵活转动,从不同角度捕捉蚝壳屋在光影变幻下的魅力,将这承载着岭南建筑智慧结晶的房屋定格在永恒的画面里,让那质朴而坚韧的美感得以跨越时空传播。
图:实践队队员调研小洲村蚝壳屋
三、活化:让古景“可触可感”
在绿意掩映、水网交织的小洲村,队员们将目光与热情倾注于村落精心提炼的“瀛洲新八景”之上。他们怀揣着对岭南古韵的探寻之心,以光影为墨,深入街巷阡陌。蚝壳屋历经沧桑、层叠如鳞的独特肌理,古榕树盘根错节、气根垂拂于悠悠河道之上的婆娑倒影,蜿蜒石桥连接的人家烟火,青石板路镌刻的岁月痕迹……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鲜活生机的独特景致,都被队员们敏锐地捕捉、定格,设计专属文创明信片。以镜头捕捉蚝壳屋、古榕河道等景观,将古村岭南韵味与人文风情凝于方寸卡片。每一张卡片都经过精心构思,画面构图考究,色彩或淡雅或浓郁,力求在有限空间里,最大程度地传递古村落的灵魂与美感,无论是寄给远方亲友,传递古村独特浪漫;还是自留收藏,随时回味实践队走访挖掘的古村美好。
图:实践队设计的小洲村“新八景”明信片(部分)
当小洲村的晨雾漫过古桥,当文创明信片上的光影在指尖流转,这场以青春为笔、以光影为墨的实践,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记录与定格。从“瀛洲八景”的历史回响到“新八景”的当代焕新,广外艺学子青春力量深耕乡土的生动注脚,以专业为钥,解锁古村落的文化密码;以创新为翼,让沉睡的历史文脉振翅新生。当青春与乡土共振,当传统与现代对话,那些镌刻在青砖蚝壳里的文明基因,终将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生长出更蓬勃的生命力,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画卷,添上一抹兼具古韵与朝气的亮色。(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钟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