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专列奏响温暖乐章,铁路服务绘就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2025-07-29 11:03: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当60岁的樊庆华步入兰州站,她惊奇地发现候车厅里满是银发同伴——近200名老年旅客正等待开往崆峒山的Y692次“养生专列”。手持专属标识牌,经由绿色通道顺畅登车,她与姐妹们开启了一场昼游夜行、节奏舒缓的康养之旅。旅途中,功能车厢传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歌声,老年旅客自发组成合唱团,手风琴与歌声交织成流动的欢乐驿站。
这只是中国铁路适老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从甘肃“环西部火车游”到武汉首趟普惠型环疆专列,从12306“敬老版”购票界面到北京西站036候车室的爱心轮椅,铁路部门正用精细化的服务重新定义“银发旅程”。
服务革新:从线上便利到线下守护的全链条关怀
铁路部门正构建覆盖出行全流程的适老服务体系。在线上,12306平台推出“敬老版”界面,以大字体、高对比度设计化解老年人“看不清、点不准”的焦虑,系统自动为60岁以上旅客优先分配下铺,65岁长者拨打客服电话可直通人工服务,让智慧技术温暖助老。在线下站点,北京西站“慢”窗口通过降低柜台高度、调整座椅设计,实现工作人员与老年旅客的平等对视;036候车室提供可躺式座椅,并打造“一票预约、全程守护”的服务链——从进站引导到站台交接,行动不便者全程专人陪护,日均服务超500人次。这种关怀更延伸至旅途中的“隐形守护”,例如桂林站工作人员发现手持手写“车票”的77岁迷途老人后,主动护送其登车交接,体现了铁路系统“主动看见”银发群体需求的自觉。
银发专列:开往精神富足的“诗与远方”
精心打造的银发专列正重塑老年旅游体验。运营模式上,甘肃国铁兰州局创新“昼游夜行”模式,软卧车厢成为移动宾馆,景区停留时间延长30%以上,实现“车随人走”的深度慢游。车厢空间被改造为多功能文化客厅:卡拉OK设备、棋牌桌、养生书吧营造社交天地,飞天壁画、莲花藻井等装饰元素融入地方非遗文化,让“上车即开启文化预习”。安全细节则织就无忧旅程:全列车厢铺设防滑地毯,24小时不强制熄灯保障夜间安全;随车医生携带常用药箱巡诊;乘警高频次开展防诈宣传。乘务员张艳道出服务精髓:“老人穿拖鞋行走时,我们连卫生间积水都要秒清”,精准洞察让关怀落到实处。
银发经济的铁路赋能:小专列转动大产业
铁路适老服务正有效激活银发经济潜能。数据显示,国铁兰州局已输送8.6万人次老年游客,呼应了3.2亿老年人中68%的出游意愿;武铁普惠型环疆专列通过18天行程整合“吃住行游”全要素,固定铺位设计化解行李搬运之忧。在运营模式上,甘肃探索出“列车+景区+酒店+特产”的共赢链条:通过集中采购打通绿色通道,专列团费控制在千元内且全程零购物店,资源方降本20%的同时提升游客体验,实现公益与效益双赢。铁路的角色也悄然转变:武汉客运段在列车上展销湖北糕点、新疆水果等特色商品;崆峒号返程时,寿桃花馍等伴手礼引发抢购热潮,“车上展销、线下体验”的模式让列车成为银发经济的流动孵化器。
银发专列的价值远不止于经济账。当樊庆华们在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重温历史时,当合唱团的歌声穿透车厢时,铁路搭建的已不仅是交通线,更是精神共鸣的空间。国铁集团计划到2027年打造160组适老车体,开行超2500列专线——这些延伸的钢轨,丈量着一个社会文明的高度:对长者的态度,就是未来我们自己的温度。(郑州东高铁基础设施段:何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