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孩子们都去哪了?

发布时间:2025-07-29 16:41: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盛夏的炎阳漫过澄城县安里镇东富庄村头的老槐树,就听见刚刚下地回来的村民闲谝:“娃娃们都快回来了,一会吃了饭好叫人赶紧把屋门口的卫生继续打扫,免得又上榜了!”

据了解,这里的学生放暑假不在澄城县城“潇洒”,而是回到村里“避暑”,那这又谁跟打扫卫生和那边上榜什么的,忙的不亦乐乎!

村里的鸡刚打鸣,东富庄村村部门口就热闹起来,只见20多个身穿各色T恤的中小学生排着歪歪扭扭却格外精神的队伍,“环境小卫士巡逻队”的大旗“屹立”队首,人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环保绿”检查单。你可别说,这阵仗,还确实有点像“下乡检查”的。

东富庄村“环境小卫士巡逻队”

“张伯伯,您家门口的垃圾该清扫了,这样会影响咱村的环境卫生,按照《村民公约》,我要把咱家的情况写到表上,真不好意思!”村里的“老监督”小谢向着正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的张老汉说道。张老汉一看娃娃们这么“不给面子”,不由得老脸一红,笑着说:“这些娃比咱村书记还严,让我赶紧扫地去”。

东富庄村一角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村巷里上演。“环境小卫士”们按照标准,对全村的公共卫生和256户村民的卫生情况逐项检查,从门前垃圾到“三堆”摆放,从墙体广告到旱厕整治,可以说是“无所不查”“无所不管”。遇到拒不整改的农户,孩子们会搬来“救兵”——村两委干部带着《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上门宣讲,问题和整改情况每季度都公示在村头的“红黑榜”上,可以说是十分具有“闭环效果”了。

孩子们的“检查单”

有天傍晚,“小卫士”们收队时,村干部在翻看检查单时,特意把一张抽出来扬了扬。原来,这正是某“队员”自家的卫生情况被自家娃打了“X”。在村部接孩子的家长顿时“无地自容”,连忙把娃叫上回了家。那天夜里,东富庄村西头的路灯下,一伙人搬了整整两小时的砖头,连路面都用水管冲得能照见人影。

学生们正在村里“检查卫生”

其实这“娃娃监督”的法子,是村两委摸索了好几年才找到的窍门。2016年搞美丽乡村建设时,村干部们天天挨家挨户催着打扫卫生,可总有人当面答应转身就忘。有次暑假,几个孩子围着垃圾堆皱眉头的样子突然点醒了村支书:“娃们眼睛亮,又不会看人脸色,不如让他们试试?”

没想到这一试就成了气候。村里的老党员、五老人员们也主动加入进来,68岁的老刘带着孙子在村里闲转时,总会指着墙角的老地基说:“这是咱村70年代合作社的仓库,那会儿全村人拾掇院子比过年还上心。”他还教孩子们怎么客气地指出问题:“要说‘伯伯,您家的柴火堆子要是码齐点,过路的人和车就方便多了’,别直接说‘你家太乱’。”

孩子们的认真劲,让东富庄村的村民们深受触动。以往,有些村民对房前屋后的卫生不太在意,觉得“农村嘛,差不多就行”。但自从“小小监督员”上岗后,大家都不好意思再马虎了。“孙子天天跟我说,他们监督小组检查到谁家不干净,就会影响整个村组的评分,我可不能拖后腿。”村民张老汉笑着说,现在他每天都会习惯性地打扫院门口的卫生,还会主动提醒邻居一起维护公共环境。

渐渐地,东富庄村有了新变化:村道旁的杂草不知被谁除得干干净净,以前总关着门的人们每天早上下地后都会坐在自家门口,看谁一天在路上乱扔乱摆……老人们也总是笑着说:“你看村上和娃娃们都这么上心,咱这些老家伙也得为村里做点什么”。

现在看来,这群孩子的暑期实践恰恰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表现。孩子们既是规则的执行者,也是家庭行为的影响者,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乡村治理中“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全员共治”的好氛围。孩子们把独属于自己的“规则意识”放在了检查卫生上面,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公共沟通能力,这些潜藏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比课本上的德育说教更具穿透力。

治理效能在于“因地制宜”。乡村治理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立足本地资源,找到群众能接受、能参与、能受益的方式。当一个村庄的探索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就能从“点上突破”走向“全域蝶变”,让人居环境整治从“面子工程”变成惠及民生的“里子工程”。

教育价值在于“公民教育”。孩子们在巡逻中完成的不仅是环境整治,更是一场沉浸式的公民教育。这提示我们,教育不应悬浮于课堂讲授,而应扎根于社区生活的土壤,让青少年在解决真实问题中理解责任、学会协作,这种“从做中学”的成长路径,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

“社区小雷锋”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在于“代际传承”。当城市孩子在补习班与手机屏幕间穿梭时,东富庄村的青少年正通过治理实践重构对乡村的情感认同。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物质堆砌,更需要培育“乡村未来主人”的归属感与行动力。让青少年在参与中看见家乡的价值、触摸社区的温度,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绵延不绝的内生动力。

如果你问孩子们暑假去哪了?东富庄村的孩子们会骄傲地举起手里的检查单,指着越来越干净的村庄说:“我们在这儿,和家乡一起变美呢!”

(澄城宣传部:张一栋)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