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战略领军人才与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29 16:57: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7月27日上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人工智能+”战略领军人才与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宣传中心)担任支持单位,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来自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媒体的3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路径。
聚焦战略部署,共话人才使命
论坛伊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吕品发表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更是引领未来的关键,此次论坛的举办,正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全球科技变革的新机遇,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际行动,恰逢其时,意义非凡。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吕品)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副总裁于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联通全面实施融合创新战略,聚焦AI基础设施、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AI安全五方面抢抓机遇,率先成为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企业。将人工智能作为公司核心战略全面推进落实,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新场景,加快打造实战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队伍,力争“让人工智能更简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联通力量。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群副总裁于艳)
专家建言献策,智绘发展图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以“AI+空间计算,让机器人看懂世界”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空间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是先进计算金字塔尖,也是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信息交互的重要桥梁,正在重塑人类、机器和数字世界的新的交互方式,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视觉是实现智能进化的起源,AI+空间计算让机器人“看懂世界”,是实现机器智能跃迁的关键。倪院士强调,我们要加强空间计算的基础性研发,以提升未来我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未来机器人将作为智能主体,而非简单自动化工具,我们要抢抓机遇,构建基于RISC-V架构的脑-眼-行动一体化机器人智能系统,培育其生态体系。他建议要大力推广AGIROS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形成类似PC和手机领域的产业生态体系,以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我国新型工业化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申兵围绕“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作主题演讲。她表示,AI竞争核心在于人才竞争,当前 AI人才培养呈现国家战略引导、多层次教育协同、产教融合、多学科贯通等新特征。但我国在 AI人才培养上仍存不足。她主张发挥政府创新组织作用、构建大中小全学段一体化进阶式教育体系,并探索“学校+大型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以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激发人才潜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申兵)
企业创新实践,推动产业落地
中国联通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廉士国介绍了“联通元景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践”。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主动担当人工智能产业任务,通过成立专业研究院和专业公司,构建自主可控的基础模型与共性能力,并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在人才培育方面,廉士国强调了中国联通建立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培养既懂AI又懂行业的交叉型人才体系,以“技术-需求”双轮驱动,借助低门槛的MaaS平台,辅助内外部行业专家高效打造行业模型及智能体应用,为“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国联通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廉士国)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董乐围绕“实战为伯乐,产业作沃土—AI青年人才遴选培养新路径”展开阐述。她介绍道,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通过全球视野引进人才,联合顶尖高校创立“通班”“通计划”,构建全面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重大任务与产业实训加速人才培养,打造了国际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未来将继续以实战和产业为导向,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谈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她表示,应借助重大任务攻关和产业实训契机为AI青年人才提供实战平台,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董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科闻歌董事长王磊以“企业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道,中科闻歌拥有十余年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及应用实践积累,集聚了一批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的AI领域顶尖人才,打造了从数据到模型到智能决策的全链条企业级AI平台,已服务众多行业级头部客户,未来将继续深耕市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在人才培育方面,他主张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跨学科、复合型AI人才,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科闻歌董事长王磊)
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MO杨震围绕“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AI新国企”主题,阐述了北电数智的战略布局。北电数智从核心技术突破、基建与数据能力强化、产业升级推动、商业落地加速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度实践“产业、创新、人才、资本”四链融合,聚焦“传统产业升链”与“新兴产业建链”两大目标,让“老产业”焕发新动能,让“新赛道”从0到1快速成型,并以创新为本、技术带动,打造AI全栈服务,攻克AI产业卡点问题。在人才链方面,北电数智针对新时期人工智能发展特点,创新构建“专家领导专家”的管理模式和松树型人才结构,以精准的人才配置支撑产业升级与技术攻坚。在资本链层面,北电数智持续推进资本布局与赋能,致力于打造以“远见资本”引领的创新资本运作模式,聚合生态伙伴资源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MO杨震)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王启舟在演讲中分享了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践。他提到,宇树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通过全栈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持续迭代感知决策技术,将布局大小脑、数据采集等,通过以上方式打破机器人“伪智能”困局。在团队建设上,王启舟强调了持续学习、跨学科协同及开放的生态文化,确保团队能够快速响应技术变革,不断推动机器人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最终让机器人能够产业化落地。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王启舟)
供需对接合作,助推转型发展
本次论坛同时设置有“供需对接”环节,为参会企业、政研单位等提供合作对接服务,共建全链条协同机制,助推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前沿成果亮相,展现产业实力
论坛期间,三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成果亮相。中国联通推出的智能热线AICC2.0产品,通过六大智能体创新,助力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中科闻歌发布AI全栈技术基础设施——DIOS决策智能操作系统、“人人可用的”科研超级助手——雅意·AI-Scientist科研智能体平台,以及软硬一体化基础设施——DIOS AI Infra智擎;北电数智推出的“新天·智能体平台——全栈式AI智能体开发平台”,基于先进的混合多智能体架构,融合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高质量RAG检索增强生成、全程语境感知和智能记忆以及可视化AI编排等前沿技术,提供全栈式AI智能体开发服务;三项成果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从单点技术突破迈向系统性创新与应用深化方面的显著进展。
(中国联通智能热线AICC2.0产品发布;发布人,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安顺)
(中科闻歌发布“DIOS决策智能操作系统”;发布人,中科闻歌副总裁汪小东)
(北电数智发布“新天·智能体平台——全栈式AI智能体开发平台”;发布人,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MO杨震)
圆桌对话交流,共探“四链融合”人才驱动力
论坛圆桌对话围绕“四链融合”中的人才驱动力主题展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宣传中心)国际合作培训处负责人、高级经济师高燕飞主持,对话嘉宾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宣传中心)战略规划处负责人、高级经济师聂正标,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创新发展部主任张奕卉,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赵同阳,领英中国区副总经理兼人才解决方案新客户开发部负责人张飞。对话嘉宾们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重视角出发,分享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深入探讨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与挑战,认为需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全员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计划,搭建长期人才供应链体系,建立以创新能力、转化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超常规人才评价机制。现场对话深入、层层剖析,为推动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人才体系优化与技术革新提供了有益思考。
(左起:高燕飞、张奕卉、聂正标、赵同阳、张飞)
人才领军,智启未来,本次论坛聚焦战略领军人才培养,探索打通“四链融合”的堵点和卡点,解析产教融合、企业场景化人才培育经验,为AI人才“引、育、用、留”提供指引,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