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记新宁县金城学校教师彭云丽
发布时间:2025-07-30 10:43: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新宁县金城学校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时而俯身为学生讲解习题,时而与家长亲切交谈,时而在课后与孩子们一起欢笑。她就是彭云丽,一位从乡村到县城扎根教育16年的党员教师。
从乡村到县城:教育初心的坚守
2007年,彭云丽以超过县重点高中5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班。2012年毕业后,她主动回到家乡新宁县水庙镇中心小学任教,一待就是6年。
“乡村孩子更需要老师。”这是彭云丽常说的话。在水庙镇任教期间,她遇到一名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学生,孩子性格内向,成绩落后。彭云丽每天抽时间陪他聊天,周末常去家访,甚至自掏腰包为他购买学习用品。一年后,这个孩子从班级倒数跃居前列,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彭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孩子的爷爷感激地说。
2018年,彭云丽通过选拔考入新宁县解放小学,2023年调入金城学校。从教以来,她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但最让她自豪的,是学生们毕业后仍会给她打电话,家长把她当作知心朋友。
课堂内外:用爱浇灌成长
“彭老师的课特别有趣!”这是学生们的一致评价。彭云丽善于将枯燥的知识融入生活场景:教数学时,她带学生测量校园花坛,计算面积;教语文时,她组织“故事大王”比赛,激发阅读兴趣。
课后,她的身影同样忙碌:家访路上:无论寒冬酷暑,她坚持每周家访,尤其关注留守儿童。一张她打着手电筒夜访学生的照片,被家长称为“最美灯光”。抗疫先锋:疫情期间,她主动承担疫情防控工作,还录制网课帮助居家学生。活动育人:体操比赛后,她与学生的合影中,孩子们的笑脸比奖状更耀眼;职工演讲比赛中,她讲述的教育故事让听众潸然泪下。
(抗疫工作)
党员担当: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作为一名忠诚的党员教师,彭云丽始终坚守在教育工作的最前线。在防溺水宣传的关键时期,她不辞辛劳,亲自挨家挨户地走访,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家长和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确保防溺水知识深入人心。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彭云丽更是心怀大爱,常常在走访学生家庭时,悄悄地留下一些生活费,默默地为这些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在各类教研活动中,彭云丽也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同事们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她的这些举动,无不体现出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亮心灯。”彭云丽说。她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学生稚嫩的字迹:“彭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当老师。”
从水庙镇的青葱岁月,到金城学校的崭新舞台,彭云丽用13年光阴诠释了什么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正如她在演讲中所说:“教师的幸福,就是看着孩子们的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胡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