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一区”西湖作家讲堂走进留下·有意思书房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30 10:43: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日,“阅读第一区”西湖作家讲堂——「从“读通文字”到“读透世界”」在杭州西湖区“留下·有意思书房”温暖开启。
据悉,本期讲堂特别邀请杭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杭州市省府路小学书记、西湖区作协会员、西湖区铜鉴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顺来老师带来担任主讲嘉宾,围绕“读有趣”“读明白”“读思考”三重奏,为现场家长与孩子带来一场兼具趣味、方法与思辨力的深度阅读分享,为大家构建起从“读通文字”到“读透世界”的清晰路径。
郑老师带大家走进中国古老最短小的诗歌《弹歌》,引导孩子们通过画面感、动手想象与情境重构,真正理解“阅读的乐趣”。他指出,兴趣才是阅读的原动力,而“有趣”正是孩子们走进书本最好的敲门砖。
如何“读懂”一本书?郑老师提供了“三问法”、便签阅读、读书笔记和朗读录音等方法,从技巧到习惯,全方位提升孩子的理解力。他特别以丰子恺的《白鹅》与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文本为例,引导大家体会“精读与略读”的协同训练,并探讨文本背后的审美表达和人物塑造,帮助大家从阅读表面走向深层内容。
在“读思考”环节,郑老师通过寓言、科普、文学三类文本,引导孩子们切换思维方式:像哲人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秘、像朋友一样体贴。他鼓励孩子们在阅读中主动发问、对话与想象,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在随后的问答互动中,家长们也发起提问“我的孩子特别爱看漫画书,而且看得飞快,这算不算‘不认真’?”郑老师坦然表示,漫画也是一种阅读形式,图像和文字的结合同样能激发想象力和理解力。他提醒家长们,关键不是孩子读了什么类型的书,而是——他读完之后,是否能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阅读是想象的翅膀,是心灵的滋养,是通往世界的钥匙。”郑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指导,更有情感的温度,不仅缓解了许多家长的“阅读焦虑”,更点燃了孩子心中对阅读的热爱。
据悉,今年以来,留下街道扎实推进全民阅读,成效显著。依托“留下·有意思书房”,策划活动50余场,覆盖超2000人次,形成强力文化磁场。未来,留下·有意思书房也将继续邀请优秀作家、教育专家以多元的形式,为大小读者搭建起更丰富、更立体的阅读空间。
(汪杰菲、周莹、张洁、祝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