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要“量体裁衣”

发布时间:2025-07-31 11:47: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贯彻落实《规划》精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必须聚焦服务大局,务求实效。

坚持政治铸魂,校准乡村振兴的"思想罗盘"。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本质是党领导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以新思想铸魂赋能,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把“国之大者”转化为“行之要务”;更要应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智慧平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产业规划融合,使党员成为政策解读的“活喇叭”、群众疑惑的“解铃人”。

聚焦需求赋能,锻造善治兴村的“先锋铁军”。针对乡村振兴中产业升级、生态治理等复杂课题,党员教育培训应突出分类指导,“精准滴灌”。福建柘荣县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开设药食同源加工、品牌营销等课程,培育出86名"新农人",带动全县参农户均增收1.8万元;在山东寿光,由返乡党员组成的"土专家宣讲团"走村入户传授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蔬菜大棚亩均节水40%、增产15%。这些差异化培训模式既破解了工学矛盾,又实现了"一人一策"精准成长。由此可见,把教育培训的“准星”对准乡村振兴的“靶心”,更能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行家里手”。

强化实践淬炼,激活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乡村振兴需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突破瓶颈。广大党员应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主动亮身份、作承诺,带着绣花功夫敲开百姓门,汇民智、解民忧,下沉网格化身“小巷总理”,聚焦痛点难点提振攻坚锐气。如浙江安吉余村以“党员先锋指数”制度为抓手,引导党员在乡村旅游、生态保护中争当示范,打造“两山”理论样板,实现人才振兴与治理效能的双向提升。教育培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推动学用结合,守正创新,更能有力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健全制度保障,构建长效育才的"动力引擎"。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全链条管理体系,是确保实效的关键所在。建立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的全链条培养机制,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精准对接基层实际,构建起培训、实践、激励的完整体系,形成育才、用才、留才的良性循环,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生态。

党员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提升党员素质,引导广大党员把心思花在干实事、成大事上。贯彻落实《规划》精神,应创新方法载体,丰富学习内容,量体裁衣,将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让党员干部执笔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成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尖兵”。

(作者: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付营子镇人民政府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钟汉泽)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