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陕煤澄合矿山救护大队:地表58℃,他们用汗水给生命“备课”

发布时间:2025-08-01 15:37: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当正午的日头把训练场上的钢板晒得能煎熟鸡蛋,当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冲破58℃的刻度,澄合救护大队的训练号角却比热浪更灼人。这群身着橙色战衣的“生命卫士”,正把三伏天的“桑拿房”变成实战课堂,用浸透全身的汗水,为每一次可能的紧急救援“预演”。

热浪里的“钢铁课堂”

“穿戴氧气呼吸器,负重30公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空攀绳、剪切、低巷托运、翻轮胎、锯木料......!”指挥员的口令刚落,队员们已俯身冲向训练场。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体温表指针在39℃徘徊,可没人伸手擦去睫毛上的汗珠——在真实的井下事故现场,哪怕0.1秒的迟疑都可能错失生机。

数据里的“硬核坚持”

38℃的清晨,3公里、5公里、10公里跑以及负重3公里训练正有序开展;42℃的午后,演习巷道内进行着建造木板闭墙、挂风障接风筒等技术操作训练;22℃的凌晨,突然响起的警铃让整支队伍在第一时间完成集结——这组看似矛盾的数字,是救护队员的日常作息表。

“高温会让体力消耗加速30%,但肌肉记忆不会骗人。”救护大队东区中队中队长王生华的笔记本上记着更细致的账:负重攀爬训练,夏季达标时间要比春秋季缩短5秒;破拆作业的液压钳,在40℃以上环境要提前检查油管密封性;就连氧气呼吸器的压力表,都要比常温下多校准两次。这些藏在小数点后的细节,是他们与高温博弈的“秘密武器”。

烈日下的“生命承诺”

夕阳把训练场上的影子拉得很长,队员们终于卸下装备,防护服里倒出的汗水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小队长李庆的手腕上,一圈浅色的印子格外显眼——那是长期戴表留下的“勋章”,“等这圈印子晒成和胳膊一个色,我就算真正合格了。”

远处的矿区灯火渐亮,训练场上的余热还在蒸腾。这群与高温较劲的人,此刻正用毛巾互相拍打后背,笑声混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在晚风里散开。他们知道,每一滴在烈日下蒸发的汗水,都是给矿工兄弟的一份“平安保单”;每一次在高温中突破极限,都是为了让“橙色战衣”成为最可靠的生命防线。

当城市在空调房里躲避热浪时,这群守护者正把高温当作“淬火炉”,用钢铁般的意志锻造着救援的底气。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英雄从不是不惧炎热,而是明知酷热难当,依然选择向着高温逆行。

(作者:赵玉朋)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