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大高速正式通车,筑就赣南最美生态廊道
发布时间:2025-08-04 09:41: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赣南的群山在晨曦中苏醒,一条银练般的公路蜿蜒于苍翠之间。2025年8月,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正式全线通车,这条127公里的生态廊道,不仅改写了江西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更在青山绿水间谱写了一曲现代基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诗篇。
筑路不扰绿,青山更青翠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蜿蜒于赣西南山岭重丘区,沿线峰峦叠嶂,丛林碧海。2021年底,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础公司中标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C1标段,当第一批项目成员率先抵达时,“我们不是在修路,是在为大自然绣花。”项目总工程师卢朋看到满目翠绿由衷说道。
项目途经多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占路线总长46%。面对如此高的生态敏感度,项目团队始终秉承“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的施工理念,将生态保护贯穿建设全过程。
项目混凝土拌合站安装了砂石分离和自动洗车设备,确保废料回收、污水不外排。同时,设置清表土集中堆放点10处,利用清表土约8万方,既保护了土壤肥力和本地植物种子,又避免另取新土破坏环境。针对不同地段生态特征,采取“一坡一策”选用本地适生植物,加快植被恢复。在沿线填平加宽区内,一处处微地形绿地如明珠般点缀其间,花团锦簇间彰显着建设者们的生态智慧。
更令人赞叹的是西峰隧道的“零开挖”工艺,这项创新技术如同为山体施以“微创手术”,使3万立方米的边坡免遭破坏,洞口原生植被得以完整保留。
全国首创的“植物纤维毯边坡防护技术”,则让95%的绿化覆盖率不再是梦想,“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长廊跃然眼前。
如今,疾驰在这条生机盎然的生态廊道上,处处可见“公路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画卷。遂大高速已不仅是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更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样板”。
技术破重关,三创江西之最
72.3米高的路基填方是什么概念?相当于24层楼的高度。在遂大高速C1标段K299+450处,项目团队创下了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最高路基填方的纪录。面对这一超级工程,项目经理徐柳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从台阶开挖的毫米级把控,到32吨压路机的雷霆万钧;从每4米一层的强夯补强,到新型土工材料的创新应用,有效控制了路基填筑沉降及坡面稳定性,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
“当时站在72米高的路基上往下看,腿都在发抖。”测量员李刚回忆道,“但看到监测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完全达标时,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
这条巨龙般的公路还孕育着另外两项“江西之最”:山南特大桥83.584米薄壁高墩和首条“近零碳服务区”示范路。针对64座40米以上薄壁高墩,团队创新采用“液压爬模”工艺,不仅施工效率高,更确保了结构质量和外观效果。10座大桥、1座特大桥、1条3080米的长隧道,每一项工程都是建设者们在崇山峻岭间写下的壮丽诗篇。
尤为可贵的是,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团队凝练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桩基成孔质量控制施工工法》、《用于人工挖孔桩的垂直度测量装置》、《薄壁墩智能液压自爬模施工工法》和《软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防控及稳定性预警关键技术》等多项工法和专利,为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大道连山海,老区焕新颜
从2021年12月进场,到2025年8月正式通车,遂大高速公路的建设历程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历经三年半的匠心雕琢,这条北起吉安遂川、南至赣州大余,全长127公里的高速公路,将成为连接赣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
“这条路通车后,我们家的脐橙运到广东能省1个半小时。”项目部附近一位果农满怀期待地说。这条贯穿赣南的高速动脉,不仅缩短了赣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更意味着沿线的脐橙、蜜柚等特色农产品能更快抵达湾区市场,旅游客流也将更加便捷地往来。
作为江西省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遂大高速不仅创造了技术奇迹,更将改变赣南山区百姓的出行方式和整个区域的产业格局与发展脉搏。
远眺青山如黛,近观路面如练。这条“美绿高速”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建设者们用匠心铸就的绿色丰碑,当车轮驶过这片红土地,我们仿佛能听见——“一带一路”的开放强音与老区振兴的铿锵脚步,正在这里奏响时代的和声。(中建三局、马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