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革命 培育“四有”医卫人才
发布时间:2025-08-05 14:49: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常分娩助产》教学改革实践侧记
医学类专业如何破解“理论抽象难落地、实践操作缺场景、思政融入少共鸣”的教学痛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以《正常分娩助产》(《妇产科学》专业核心课为突破口,创新“三段五步基岗搭档拼图案例式”教学模式,将“基层岗位需求、临床实践场景、思政育人元素”深度融合,打造“乐学、善学、笃行”的新型课堂,为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问题导向:找准课堂“堵点”,靶向破局
《正常分娩助产》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硬核”技能课,传统教学中存在三大“痛点”:理论“抽象化”,分娩过程涉及几何、力学、医学多学科知识,且多在母体内完成,学生常反映“看不见、摸不着、记不住、不会用”;实践“碎片化”,医疗资源有限 +产妇人群特殊,学生临床实操机会少,难以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表面化”,“00后”学生对传统思政内容兴趣不高,个人主义倾向明显,职业责任感和母婴健康守护意识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吕莎莎、冉大清、蒲梅等教师组成的团队,历时 3年走访 20余家基层医院、调研 100余名基层医师,形成“以岗定学、以案导学、以思促学”的改革思路——让教学“贴紧岗位需求、贴近临床真实、贴合学生认知”。
模式创新:“三段五步”让课堂“活”起来
改革的核心是“三段五步基岗搭档拼图案例式”教学范式,将“课前 -课中 -课后”与“岗位认知 -技能实训 -职业认同”深度绑定:
1.课前:识岗导学,触摸真实岗位
教师通过“绿色教学通道”组织学生进入附属医院产房见习,在学习通发布真实分娩案例、新型接产视频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完成预习,提前“触摸”基层助产岗位的真实场景。
2.课中:拟岗精学,“搭档拼图”建知识体系
将学生分为 6个“基础小组”,每组扮演医生、护士、助产士、导乐师等角色,模拟真实分娩场景;将“正常分娩助产”拆分为“接产时机判断、产程观察、接产操作”等 6个子任务,相同任务的学生组成“专家团队”,先讨论打磨知识点,再返回小组“教组员、帮组员”;小组模拟完整分娩流程,教师现场演示接产要领,其他学生点评反馈,最后通过“抽选子任务考核 +视频录制”达标检测,突破“记不住、不会用”的难点。
3.课后:跟岗拓学,深化职业认同
对照执业助理医师大纲归纳知识要点,通过学习通推送拓展资源;组织学生到产科病房、月子中心开展第二课堂志愿服务,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服务能力。

三技融合:破解“四不”,打造“真情真境”课堂
为解决“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团队构建“虚实结合双师双平台”教学环境:引入 3D分娩动画、虚拟仿真软件,将“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等内生理过程可视化;用高级分娩模型、宫颈扩张模型让学生“触摸”真实产程,模拟接产操作;通过“角色扮演、搭档拼图”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强化记忆,解决“记不住”的痛点。
同时,以“幸福生活在这里起航”为思政愿景,构建“四有”思政体系:课前临床观摩“触情”(看到母婴平安的场景,触发对职业的敬畏);课中案例分析“诱情”(讨论“难产产妇的应急处理”,引导“患者中心”意识);角色扮演“体验情”(扮演助产士安抚产妇,感受“有温度的医疗”);课后实践“升华情”(参与社区母婴健康宣教,理解“守护家庭幸福”的责任)。

成效显著: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全面提升:2022级临床 10班 36名学生,模块任务测试综合评价良好及以上达 91.4%,期末考试良好率从 33.33%提升至 66.67%;技能测试通过率 100%,优秀率 33.3%,基层医院反馈“学生上手快、会沟通、有责任心”;学生职业认同度从入学时的 70.36%提升至 95.47%,主动参与社区健康宣教的次数较改革前增加 40%。教师团队也收获颇丰,2022年获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023年获三等奖,2024年获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三等奖。
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的“职教经验”
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三融合三突破”:“岗课赛证思”融合,将基层岗位需求、技能竞赛标准、职业资格考证、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三技(信息 +教育 +专业)”融合,用技术解决“教学场景单一”的瓶颈,让课堂“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全周期服务”融合,打造“产前 -产时 -产后 -妇女保健”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教学内容,突破“知识点碎片化”的局限。目前,该模式已在《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学》等 5门课程推广,覆盖学生 800余人,受到基层医院、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结语:让课堂“改”到学生心里
“课堂革命不是‘改形式’,而是‘改本质’——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让教学贴近岗位需求,让思政融入心灵深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院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三教”改革,引入 VR/AR等新技术,加强与基层医院的“订单式”合作,完善“全场景、全流程、全闭环”教学体系,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有人文、有情感、有责任、有温度”的“四有”健康服务者,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职教力量。(达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