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根、壮苗、‌修枝 让乡村“人才林”枝繁叶茂

发布时间:2025-08-07 14:04: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于在于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各级党组织要统筹抓好“强根、壮苗、修枝”三个关键环节,让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林”枝繁叶茂。

以“筑巢引凤”的人才政策固本强根。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要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乡村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引不来”的现实困境,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各类人才扎根乡村,破解乡村“孔雀东南飞”困局。对此,要用乡音乡愁牵动游子心弦,以“雁归计划”“乡情驿站”“院坝恳谈”等暖心举措,编织游子返乡的情感纽带,建立“一村一册、一人一档”人才档案,让在外能人、学子、退伍兵听见故乡的召唤。要以最优的政策护航乡村“精英”返乡路,既要硬化村道、升级医疗、优化校舍打好基础盘,又要给出更优更实的返乡创业大礼包,在资金贷款、土地流转、政策补贴、创业指导等方面拿出“硬通货”,让归乡人扎根有底气。要拓宽“云智库”“季节专家”“科技特派员”等柔性引进“候鸟型”人才,让城里的专家带着技术下乡,形成“人才回乡、资本进乡、产业兴乡”的良性循环。

以“精准滴灌”的人才培育施肥壮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扎根的乡土人才。对此,要坚持外部赋能与内生培育相结合,一体贯通政、校、村、企协同交叉培养路径,以人才需求、事业所需为导向,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培育机制,精心定制“培训菜单”,精准匹配“专业讲师”,推动“线下实训”与“线上教学”有机衔接,开设农技推广、网络直播、休闲农业等实操课程,借助数字平台打造“移动学堂”,让乡村人才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技能提升,形成差异化、个性化培养体系。要推行“师徒结对”与“实战练兵”双轨育才模式,邀请农业专家、产业带头人传帮带,让乡村人才在产业升级、乡村治理中锤炼本领。要大力支持返乡人才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成长成才,打造一支热爱农村、精通业务、擅长运营的新农人队伍。

以“激发潜能”的人才使用剪叶修枝。人才价值重在实效而非存量,核心在于服务事业所需。只有构建人尽其才的机制,通过打造成长平台、完善政策支持、释放创新能量等途径,使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充分施展才华,将人才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才能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奔赴。对此,要建立动态人才数据库,精准识别本土能工巧匠、返乡创业者、新农人等六类人才,按技术特长分类,实施“人才+项目”捆绑机制,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搭建实践平台,让土专家领办合作社、电商能手运营服务站、文化骨干主导文旅项目,确保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要建立人才作用发挥评估体系,完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打好股权分红、荣誉评定、政策倾斜等组合拳,对带动增收显著的人才加大分红比例和资金奖励,并在评先评优、参选“两代表一委员”等政治待遇上加以倾斜,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让各类人才干事有成果、事业结硕果。(江安县红桥镇人民政府:白诗雪)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