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衫” 温情入画 | 雪峰社区爱心托班开展爸爸节特别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8 14:30: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2025年8月8日,雪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楼的“时光有爱·守望未来”爱心托班里,一场满载童真与深情的“父爱如‘衫’”主题活动正温馨上演。二十余件白色T恤平铺在桌上,孩子们手持彩笔,或托腮构思、或伏案,用稚嫩的笔触在素色布料上勾勒对父亲的感恩——有的画着爸爸扛着自己爬楼梯的身影,有的写着“这个送给爸爸的礼物”的歪扭大字,还有的用彩虹色填满整件T恤,只为让爸爸穿上时“每天都有好心情”。这场特殊的“手工课”,是孩子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为父亲节准备的“限定礼物”。
素色T恤变“专属画卷”:把爱画进日常
活动现场,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9岁的小悦握着红色彩笔,在T恤左胸口画了一颗歪歪扭扭的五角星:“这是我爸爸,他每天早起送我上学,就像星星一样亮。”说着,她又在T恤下摆添了几株小草,“这是我和爸爸一起种的风信子,现在开花了,我想把它的样子留在爸爸的衣服上。”
10岁的小航则选择了“叙事式”创作:T恤正面是他和爸爸在小区篮球场投篮的剪影,背面用蓝色马克笔写着“爸爸教我投篮时说,输了没关系,站起来再试——这是我的‘超能力咒语’”。“爸爸平时工作很忙,但每周六都会陪我练球。”小航说,“我想让这件衣服替我告诉他,就算他不能天天陪着我,这些回忆我也都记着呢!”
家风浸润童心:从“家训馆”到“家风树”的传承。
此次活动,是托班夏季夏令营“家风润成长”主题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就在昨天,孩子们便在社区工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辖区朱氏家训馆,开启了一场“寻根之旅”。“朱氏祖训里写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前我只觉得是老辈人的话,现在才明白,这是爸爸每天早起做早餐、妈妈生病时爸爸彻夜照顾的道理。”11岁的小琪在参观笔记中写道。
随后,孩子们以“我家的家风树”为主题,用彩笔在画布上描绘家族的精神脉络:有的画着全家给爷爷过生日时围坐的餐桌,有的记录着奶奶教自己织毛衣的场景,还有的用藤蔓串联起“诚实”“坚持”“陪伴”等关键词。“家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藏在爸爸修自行车时的汗水里,是妈妈熬的每一碗热汤里。”小航的话,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我们希望通过‘家风树’绘制和‘父爱如‘衫’活动,让孩子从‘知家风’到‘践家风’。”社区负责人表示,白色T恤作为最日常的衣物,恰好是家风传承的“流动载体”——当孩子们将画好的T恤送给爸爸,那些关于陪伴、付出与爱的故事,便会随着每一次穿着被反复“看见”,最终内化为对家庭责任的认知与传承。
双向治愈的温暖:爸爸们的“意外收获”
活动尾声,几位平时鲜少参与托班活动的爸爸被“请”进了教室。当看到孩子举着带着未干颜料的T恤,有的红了眼眶,有的蹲下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以为他想要玩具,没想到花了一上午画这个。”小航的爸爸摸着儿子头,声音哽咽,“平时总觉得陪他的时间少,可他却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在乎我。”
小凤的爸爸则当场穿上女儿送的T恤,在镜子前反复打量:“这彩虹我得收好了,以后不管出差还是上班,都穿着它。”他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发给妻子:“你看,这是女儿给我的‘勋章’。”
从朱氏家训馆的文化寻根,到“我家的家风树”的温情绘制;从素色T恤上的童真创作,到爸爸们接过礼物时的眼眶湿润——这场特别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用行动表达爱,更让“孝老爱亲”的家风在代际互动中悄然生长。正如社区党委书记在总结时所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风是最朴素的文化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一笔一画中读懂‘家’的意义,让传统美德像这件T恤一样,贴身、温暖,伴随他们一生。
父爱如山,亦如“衫”——它或许不够光鲜,却是最贴近心跳的温度;它无需言语,却早已在每一次陪伴、每一件“专属礼物”中,写满了最深情的告白。这个夏天,雪峰社区的孩子们用一支画笔,为爸爸节添上了一抹最温暖的底色。(陈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