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理工学院赴段庄村基层服务实践团队助力淮北市段庄村乡村振兴开展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1 11:00: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为了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升实干能力,2025年7月1日至7日,淮北理工学院学生团队在淮北市段庄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围绕“数字赋能稻香段庄,电商驱动乡村振兴”主题,通过驻村实践、直播带货等方式,用所学知识助力农业发展,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生动体现了“以实践育人为依托,让理论扎根落地”的育人理念。
驻村实践担使命,把“课堂理论”搬到乡间地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带领下,淮北理工学院实践团队在段庄村驻村7天。他们深入稻米加工厂调研,找出当地农业的优缺点;围绕村民关心的销路问题,策划直播方案。虽然团队直播经验不足,但第一天段庄村党总支书记丁杰就亲自示范,讲解“朔湖春”粳香米的特点和直播技巧。队员们很快上手,分工合作高效直播,还教会了厂里人员有关运营方面的操作。直播间里,他们现场煮饭、熬粥、炒饭,用“一碗米饭”展示大米“零添加、无打蜡”的好品质,并透明呈现了从稻谷到包装的全过程。这米是丁书记选种、用朔西湖水灌溉的村集体产业,每一环节都清清楚楚,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图为段庄村党总支书记丁杰(中)和团队成员在直播间的合照(程尚文供图)
借双筷子递片瓜,温情互动暖乡村
直播工作之外,实践团队的身影时常在村里穿梭。由于往返时间紧张,大家常选择在当地用餐,偶尔遇到餐具不足的情况,热情的村民也会主动递来“筷子”;为表感谢,队员们也会送上西瓜作为回馈。在这些忙碌的间隙,实践团还化身老人们的“数字小老师”,他们蹲在树荫下,耐心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协助跨越“数字鸿沟”;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反诈知识宣传,细致讲解“中奖诈骗”等常见套路,为老人们筑牢防骗“防火墙”。
政校企共同见证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已初见成效
驻村实践期间,杜集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永生,淮北理工学院副校长汪建利,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吴玲等一行专程前往段庄村调研指导。在段庄村书记丁杰的陪同下,调研团领导与实践团队一起参观了稻米加工厂,查看了稻谷从脱壳、分拣到包装的全过程;在米厂车间里,领导们看到团队成员正冒着高温现场直播,对此给予了肯定与赞许。指导老师真正把实践课堂搬到了乡村振兴的第一线,让同学们在实干中感悟真知,深刻体会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这,正体现了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
图为段庄村党总支书记丁杰带调研团领导参观米场(蒋剑供图)
一周扎根结硕果,青春力量助振兴
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团队通过直播推广了段庄村的“朔西湖”粳香米,并为书记拍摄了宣传视频,搭建起校园与乡村的桥梁。成员们从生疏到熟练,深有感触:“在段庄村,我们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空话,它体现在米的品质里、与村民的互动中,更在青年躬身实践的担当上。”
虽然7天的驻村实践结束了,但这只是个开始。团队磨炼了意志,切身感受到发展乡村产业的不易。这次“接地气”的实践让学生边干边学边思考——他们明白了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用智慧和汗水去实干。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的模式,吸引更多学生带着知识走进乡村、扎根基层,在实践中成长、为祖国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闪光。
图为段庄村党总支书记丁杰与团队成员在段庄村合照(程姗姗供图)
(文:吴熹、程胜洁、李紫薇、图:程尚文、蒋剑、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