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再西进 “双港联动”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08-12 10:56: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8月7日,伴随汽笛长鸣,首趟中欧班列(成都—安特卫普)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横跨亚欧大陆,直抵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线路延伸,而是中国内陆与欧洲枢纽以“班列+港口”强强联手,为全球供应链写下新的注脚。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通道价值升维。过去,成都货物到非洲需绕道海运50余天;如今,通过“成都集货—安特卫普分拨—转口北非”闭环,铁海联运25天即可送达,时效提升50%。更重要的是,“欧洲通”运输模式让同一班列可同时受理多个欧洲站点需求,抵达枢纽后2—3天内完成二次分拨,实现“一次启运、多程分拨”。班列不再是“点对点”的直线,而是“点对面”的网络,辐射城市由此增至126个。

从“运输线”到“价值链”,产业红利外溢。本趟班列是法国邮政DPD集团定制的第二条成都专列,货值3500万元,涵盖跨境电商、冷链等高附加值品类。DPD更将欧洲中心仓设在安特卫普,提供48小时全欧送达服务。高时效、高货值、高频率的背后,是“通道+经贸+产业”的纵深布局:成都出口商品可借港“出海”,欧洲化工集群亦可借道回程,实现双向“钟摆式”运输。班列不仅运货物,更运订单、运数据、运标准。

从“双枢纽”到“双循环”,战略意义凸显。安特卫普—布鲁日港为欧洲第二大综合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500万标箱;成都国际铁路港则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贸区片区。两港联动,本质上是“一带一路”与欧洲“全球门户”计划的深度握手:西向,通过铁路打通亚欧大陆桥;南向,经地中海航运网络辐射非洲;东向,以成渝双城经济圈链接长江经济带。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此交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愈发清晰。

从“开门红”到“长久红”,关键在可持续。首列成功开行只是序章,要让班列长久“跑下去”,还需在规则、机制、服务上精耕细作。一方面,应加快“一单制”结算、“一箱到底”多式联运规则创新,降低制度性成本;另一方面,依托蓉欧速达、中欧e单通等数字平台,实现关检、铁路、港口数据互联,打造“可视、可控、可预期”的智慧通道。同时,研究设立蓉欧海外仓基金,支持企业在安特卫普、马拉、布达佩斯等节点布局公共仓、冷链仓,提升境外分拨能力。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从古代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队,到今天呼啸而过的钢铁长龙,成都与安特卫普的这场“双向奔赴”,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拉近了市场与机遇、现在与未来。期待更多中国城市以开放胸怀、创新思维加入这场新时代的“接力跑”,让中欧班列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劲动脉,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持久动能。(赵寅)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