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千年茶韵,启产业新程——北科学子安溪茶叶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2: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为探寻安溪铁观音的文化传承,驱动传统茶产业焕发新活力,北京科技大学星火茶韵文化调研实践团于7月22日至8月4日深入福建安溪,足迹遍布制茶大师工坊、龙头茶企、电商平台及生态茶庄园,开启一场茶香浸润的深度调研。在千年茶文化根脉与现代产业创新的碰撞中,团队正探寻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路径。
图为北京科技大学星火茶韵文化调研实践团成员、宋芃静摄
林贵德野放乌龙茶直播间
安溪虎丘镇一座旧小学的教室里,暮色渐浓时,林贵德大师的制茶直播间灯光亮起。这里曾充满着孩子们的生气,如今竹筛中摊开的闽南乌龙鲜叶,正通过镜头延续着茶叶的生命。
直播中,手工制茶的全流程清晰展现:晒青时,刚带露的鲜叶需精准控制失水节奏,林贵德凭三十年经验,以顶端两叶微垂的触感判断火候,深谙太阳西斜光线最宜的门道;摇青滚筒转动间,他遵循“头遍轻、二遍久”的准则,指尖翻飞挑出碎叶,确保茶汤纯净;杀青锅烧至 220度以上,铁锅边缘的黑垢见证岁月,他持竹帚快速翻动,坚守“杀熟不杀老”的标准,手腕酸麻早已成习惯;揉捻时力道拿捏精准,既要茶汁缓渗,又需避免过苦或过淡,“好乌龙得七泡有余香”是他的坚持;包揉环节,深夜月光下的茶球凝聚着手工制茶人对时间的敬畏,每片卷曲叶片都藏着与自然的博弈和对浮躁的克制。
此刻,直播间点赞数持续攀升,老教室里愈发浓郁的茶香萦绕间,传统制茶工艺正借由镜头被更多人看见。
图为林贵德大师为实践团队讲解、蒙春宇摄
图为实践团队体验揉捻工艺、涂宏翔摄
八马茶业
星火茶韵文化调研实践团的探索不止于山水茶田,走进八马茶业,在茶香萦绕的厂房与茶园间,可触摸安溪铁观音三百年传承脉络,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产业脉动。
八马的“传承”深植历史:王氏家族300余年制茶史绵延13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事长王文礼延续这份厚重,从早期信记茶行的“诚信为本”到如今3600多家门店布局,其渊源可追溯至1736年先祖王士让发现铁观音、1742年献与乾隆获赐名,溯源石碑诉说着茶香初起的故事。
百茶园是鲜活的生态课堂:近百种茶叶与奇树共生,安溪四大当家茶各展个性,大红袍、佛手等名丛形态各异;树葡萄、人参果等植物点缀其间。每株茶都有“身份”标注,不洒农药的种植藏着对自然的敬畏。
生产车间里传统与现代并行:采青、晒青、摇青等传统工序凝结老匠人坚守,而自动打泡机、智能生产线等科技则为产业加速,其赛珍珠等产品曾服务金砖会晤,连续14年铁观音全国销量第一等成绩,正是传承与创新的见证。
扎根历史的茶文化早已融入宗教、民俗,八马更以文旅融合、智能生产找现代生活连接点,使生态底色与产业发展同频,让安溪茶香在时代浪潮中翻涌新篇,照亮传承与创新之路。
图为实践团参观八马茶业发展史、涂宏翔摄
安溪县电商协会
安溪电商协会的办公室里,茶香氤氲。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协会的职能——为当地茶企提供电商平台对接、技能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助力茶产业线上发展;同时梳理了协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推动茶企触网,到逐步构建起涵盖销售、物流、售后的电商服务体系。
谈及安溪茶产业在电商领域的探索与成果,工作人员提到,当地茶企已广泛布局各类电商平台,从传统线上店铺到直播带货,形成了多元销售渠道,线上销量逐年增长,有效拓宽了市场。
在最后的座谈会环节,双方通过问答的形式展开交流。安溪电商协会秘书长雷荣围绕协会服务内容、茶产业与直播的创意融合以及专业人才培育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分享;轮值会长王思仪讲述了本地电商产业如何突破传统模式桎梏,迈向数字化发展新阶段的实践历程;轮值会长叶明滔则结合自身经验,就茶产业电商运营技巧、直播带货实战方法以及品牌塑造策略等方面,与大家交流了心得。
这场交流让实践团直观感受到电商协会在连接茶企与市场中的桥梁作用,以及安溪茶产业借电商之力焕发的新活力。
此次实践团的安溪之行,不仅实地探寻了铁观音从传统手工制作到现代产业融合的发展脉络,更见证了直播技术、智能生产、电商平台为古老茶产业注入的新动能。从大师直播间里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到龙头茶企百年传承与科技赋能的碰撞,再到电商协会搭建的数字化桥梁,实践团既触摸到了千年茶韵的文化根脉,也捕捉到了产业创新的鲜活力量。这场调研为青春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本,也让安溪铁观音在传承与创新中迈向更广阔未来的路径愈发清晰。(北京科技大学星火茶韵文化调研实践团:洪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