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美丽中国“千里江山图”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2:5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是关键。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科学理论筑底色,以法治思维提成色,以多元共治增亮色,精心绘就美丽中国的“千里江山图”。
以科学理论筑底色,精准擘画生态轮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美丽中国建设展现新图景,乡村振兴中的生态产业惠及民生,生动诠释了科学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对此,各级部门及党员干部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系统把握“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基层宣讲等形式推动理论入脑入心,在城乡规划、产业转型、污染治理等各环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成效。
以法治思维提成色,精心描画绿色线条。法治既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压舱石。通过完善环境立法、严格执法司法、强化责任追究,能够有效遏制污染行为,守护绿水青山。只有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法治全过程,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对此,各级部门及党员干部要带头落实《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快填补土壤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法律空白,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在重点流域推行横向补偿试点,通过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手段激发企业治污内生动力,以法治刚性约束和机制创新活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强化环境执法司法联动,建立跨区域环保法庭,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恶意排污行为实施“按日计罚”,形成“环境违法必究”的高压态势。
以多元共治增亮色,精确刻画山水美图。环境承载民生福祉,青山蕴藏幸福密码。构筑蓝天碧水、绿野沃土的美丽中国画卷,关乎每个公民切身利益,亟待全民凝聚共识、携手共建。对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行动的多元共治格局,通过环保法规完善与执法强化筑牢制度屏障,依托智慧监测平台实现生态环境全周期精准管控。企业应加速绿色技术革新,淘汰落后产能,将碳足迹管理纳入供应链全流程;社区可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培育低碳生活新风尚,激发基层环保内生动力。公众需从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日常践行环保责任,同时借助“随手拍”等数字工具参与环境监督。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曝光破坏生态行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同时要通过环保教育进课堂、生态科普进社区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民共识,让每份微力量汇聚成守护绿水青山的磅礴合力。(高县教育和体育局:喻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