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国汉语课堂到湖南农学讲台,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跨界转型
发布时间:2025-08-14 10:52: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陈彦汝老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2009年在泰国支教的青涩模样,一张是2024年带学生在企业实践的专业身影。这两张照片,定格了这位跨界教师十五年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缩影。
教室里,陈彦汝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休闲农庄案例。谁能想到,这位侃侃而谈的休闲农业专业教师,15年前还是一名站在泰国乡村教室里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从对外汉语到休闲农业,从语言教学到产教融合,这位80后教师用一场跨越国界与专业的成长蜕变,诠释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的无限可能。
泰国支教经历播下从教初心
2009年6月,刚从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陈彦汝通过国家汉办选拔,成为湖南省赴泰汉语教学志愿者。“当时被分配到泰国东部尖竹汶府的一个乡村寺庙学校,教室里连电扇都没有。”回忆起初次执教的经历,陈彦汝记忆犹新,“但学生们求知的眼神让我明白,教育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2010年回国后,她考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然而,传统的语言教学很快让她意识到对职业教育的困惑:“职教课堂必须与产业需求对接,这对我提出了全新挑战。”
“外语人”到“农学人”的破茧之路
2013年,因学校专业调整,陈彦汝被调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全新的休闲农业专业,她主动申请赴海南大学农学院进修休闲农业创意及休闲农业管理相关课程大半年时间。
那半年里,陈彦汝过上了“教室—农庄—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白天跟着教授课题农庄实践,晚上恶补农业管理理论知识。“最拼的时候,一个月瘦了10斤。”她笑着说。正是这段“回炉重造”的经历,让她完成了从语言教师到农学教师的华丽转身。
双师型教师的炼成记
回到长沙后,陈彦汝开始了“双师型”教师的修炼之路。她考取了创新思维导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高级评审员资格证书,每年参加各种行业技能培训、产业论坛、专业教学讨论会议给自己充电,寒暑假更是深入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学习。
2017年开始她带领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乡村振兴直播电商比赛等先后获得省级奖项10余项,自己参加省级职业教师技能竞赛获奖2项。
“比赛不是目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行业动态、产业需求以及实用技能。”陈彦汝的课堂总是气氛非常活跃,她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化身企业员工分组制定解决方案,再进行分组汇报,最后评选获胜组进行奖励,比如每人一杯奶茶。学生彭剑峰这样评价陈老师的课堂:“我只有上陈老师的课是从不迟到和早退,陈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项目讨论并制定方案,时间过得特别快。”陈彦汝的教学方式跟她援泰教学经验有关,她介绍道:“泰国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课堂上以实践教学为主,所以回国后我的课堂采用了项目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还不错。”
2024年,经过严格评审,陈彦汝终于获得湖南省“双师型”教师认证。谈及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坦言:“跨界最大的挑战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但这也让我更理解学生的需求。”
突破:从教学到科研的跃升
2022年,有着良好英语基础的陈彦汝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赴泰国博仁大学攻读教育管理博士学位。“在泰国支教时种下的缘分,没想到十几年后又续上了。”她笑着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业,陈彦汝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凭借突出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陈彦汝入选湖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她主持建设的湖南省《休闲农业概论》课程资源库也圆满完成验收,参与建设的溆浦农民田间学校项目更获得国家第一批农民田间示范校荣誉。
“教育没有边界,学习永远在路上。”这是陈彦汝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也是她自己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从汉语教师到农学教师,从单一教学到产教融合,这位跨界教师的成长故事,正激励着更多职教人勇敢突破专业边界,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光彩。(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陈彦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