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承润龙潭 小手传递草木情 中草药炮制——非遗文化进龙潭

发布时间:2025-08-14 10:52: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2025年7月15日上午,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赵澜、王维带领汪宇萱(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西省学前创客杯二等奖)、程俊玺(曾获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麦榆茹(曾获江西省大学生舞蹈大赛二等奖)、丁彦轩(曾获钢琴八级,全国钢琴考级总展演六级银奖)等多名志愿者,带领本社区幼儿园中大班多名幼儿,在龙潭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草药非遗炮制系列主题活动。龙潭社区以热忱的姿态迎接这场文化盛宴,将中草药知识与非遗炮制技艺相结合,为社区送去了独特的知识盛宴和满满的温情。

活动现场,一缕醇厚的艾草香气萦绕龙潭四周,像无形的丝线般牵引着村民与孩子们的脚步,大家纷纷驻足,好奇地打量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物件。在艾草非遗体验区,志愿者们早已布置妥当——竹篮里整齐码放着青绿的艾草叶,桌面上陈列着做好的艾草香包、捆扎紧实的艾草条、圆润饱满的艾草锤,还有粘贴着各种药材的中药扇子,每一样都散发着浓浓的草药气息与匠心巧思。

“大家闻闻这个,是不是有种特别的清香?”志愿者汪宇萱拿起艾草香包向人群展示,“艾草是我们制作这些物件的主要原料,在咱们传统医学里艾草可是个宝,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把它制成香包随身带着,能起到驱虫避秽的作用呢。”说着,拿起一个绣着吉祥纹样的艾草香包,拆开外层的纱布让大家看里面填充的艾草碎,“这些艾草都是经过晾晒、揉搓等工序处理过的,这样香味才能更持久。”

活动现场的一角,志愿者汪宇萱和丁彦轩坐在钢琴前,指尖在琴弦上灵活跳跃,一曲《本草纲目》旋律响起,时而轻快如草药生长,时而厚重如炮制传承,为龙潭的这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百草堂处志愿者程俊玺正在示范艾草条炮制技术和讲解艾草条的用法:“艾草条主要用于艾灸,点燃后在特定的穴位上方熏烤,能通过温热刺激调理身体。不过大家要注意,艾灸得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不然可能会烫伤皮肤。”

幼儿们在程俊玺的指导下,尝试进行简单的中药炮制操作。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艾绒,模仿着师傅的样子加入仪器中。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格外认真。一名幼儿高兴地说:“原来中草药炮制有这么多学问,太有趣了!”

幼儿们拿起自己制作的中药扇子、驱蚊包、艾草锤、艾条等,向村民和自己的家人讲解中草药的功效:“夏天用这个扇子扇风,又凉快又好闻,还很漂亮”“驱蚊包可以赶走蚊子”“这个小锤子可以给我奶奶捶捶背”……

紧接着,舞台中央的志愿者麦榆茹身着长衫服饰,随着轻柔的音乐翩翩起舞。她的舞姿灵动优美,时而模仿艾草舒展的形态,时而展现药材炮制时的轻柔动作,将中草药的生长、炮制过程通过舞蹈生动地展现出来。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手势,都仿佛在诉说着中草药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赢得了龙潭村民的阵阵掌声。

此次龙潭社区的中草药非遗炮制系列主题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这场融合了知识传递、技艺体验与文化展示的盛宴,不仅让村民和幼儿们近距离触摸到了中草药文化的脉搏,更在潜移默化中播下了传承非遗的种子。幼儿们稚嫩的讲解声、村民们欣慰的笑容,成为这场活动最美的注脚。

它不仅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更让非遗文化走进了龙潭的日常生活,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那些代代相传的技艺,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融入衣食住行的生活智慧。这场活动的结束,亦是传承的开始。相信这份对中草药文化的好奇与热爱,会在幼儿们心中生根发芽,在龙潭持续传递,让非遗的薪火在新时代的土壤中不断延续。(图:汪宇萱/文: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