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全域协同“大联动”,唱响慈善“大合唱”
发布时间:2025-08-15 10:27: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年来,镇江市慈善总会创新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联合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市、区慈善总会,以及全市社会公益组织,在城乡社区精心实施了205个慈善联动项目。这些社区慈善联动项目,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困难群众的心田。
为及时掌握相关慈善联动项目的实施情况,8月14日,镇江市慈善总会召开全市社区慈善联动项目进展情况座谈会,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市级机关部门,市、区慈善总会,市慈善总会相关部室,以及部分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交流了今年以来社区慈善联动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大福参加会议并讲话。
“梦想小屋”点亮希望。“梦想小屋”项目聚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困境青少年,旨在为他们打造温馨的生活与学习空间。该项目已连续多年被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通过对房屋的改造装修,为孩子们提供独立、舒适的房间,配备崭新的家具、学习用品等。截止7月底,今年100间梦想小屋全部建成。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梦想小屋”729间,募集资金达1400余万。这些小屋不仅焕然一新,更成为孩子们梦想起航的温馨港湾,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公益暑托”解除后忧。暑期,对于许多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困境家庭而言,孩子的看护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我市开展的“公益暑托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市慈善总会联合团市委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又开办了104个“公益暑托服务”班点。这些班点主要面向城乡困境青少年及新兴领域就业群体子女,提供“托管+教育+实践”一站式公益服务。市级示范班采用“学业辅导+素质拓展”双模式,邀请专业老师授课。全市暑托班服务点优先设置在需求集中但资源相对薄弱的城乡社区,确保最需要的孩子优先受益。目前,“公益暑托服务”已服务近3000户家庭,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100%覆盖,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让孩子们度过了安全、快乐、充实的假期。
“清凉度夏”送去凉意。2024年起,市慈善总会与民政部门联合实施“清凉度夏”慈善救助项目,为困难群众应对高温天气提供支持,每户救助对象按峰值电价一次性获赠70度电费补贴。受益对象覆盖市区在册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低收入人口,惠及近6000户困难家庭。该补贴在落实原有生活用电减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救助力度,每年7月底前通过供电部门分配至对应家庭用电账户。除电费补贴外,有关部门还同步开展关爱巡访行动,重点排查困难群众用火用电安全,并发放防暑降温物资,详细询问生活情况,叮嘱他们注意防暑降温,让困难群众在炎热的夏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爱心食堂”深受喜爱。在扬中市广宁社区,“长者爱心食堂”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餐食,解决了他们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在其他社区,类似的助餐点也不断涌现,通过政府补贴、慈善资助、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运营,为社区内的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等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就餐服务,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镇江市还特别关注困境留守儿童的成长,实施了“镇爱童享・慈善关爱困境留守等特殊儿童”项目。通过组建关爱联盟,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为近500名困境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项目不仅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还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陪伴游玩等活动。如句容市的“萱草花”志愿服务项目,五年来,句容市慈善总会先后拨付126万元帮扶金。194名爱心人士加入,累计为172名结对儿童提供情感关爱、心理赋能、课业辅导等服务,为1194人次的儿童圆梦,并组织 2000余人次儿童参与各类主题关爱活动 50余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困境妇儿家庭也没有被遗忘,“慈善助力困境妇儿家庭精准微关爱服务”项目精准发力。针对市区75户困境妇儿家庭的实际困难,市慈善总会联合妇联组织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帮扶、家庭教育指导等个性化服务。例如,为患病的妇女儿童提供医疗救助资金,帮助他们缓解医疗费用压力;为有就业意愿的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助力她们实现就业增收;组织家庭教育专家为困境家庭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咨询服务,提升家庭科学育儿水平。通过这些精准微关爱服务,切实改善了困境妇儿家庭的生活状况,增强了他们的生活信心。
2023年,镇江市创新开展“家门口慈善”服务以来,全市组织志愿者服务2900多场次,实施社区慈善项目近500个,支出帮扶资金2.1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8.44万人次。特别是与多部门共同实施的慈善联动项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慈善的力量,为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一步,镇江市将继续深化慈善联动机制,不断拓展项目内容和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慈善之花在城乡社区绽放得更加绚烂,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朱庆庆、张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