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熟、耳聪、手汇 交出为民合格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5 16:09: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为民”二字,重千钧、系民心。检验党员干部工作的成色,最终要看群众的笑脸多不多、呼声回应快不快、难题解决实不实。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眼熟、耳聪、手汇——以“眼熟”洞察民情细节,以“耳聪”听清民意真音,以“手汇”凝聚民智合力。三者联动,方能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中,答好时代出卷、人民阅卷的民生考题。

眼熟:于细微处察民情,让“看不见”的需求浮现。“眼熟”绝非走马观花,贵在见微知著。群众的急难愁盼,常隐于无声细节,独居老人窗台久置的干花,或是渴望陪伴的孤寂信号;打工宿舍墙上层叠的租房广告,道尽安居不易的辛酸;校门前家长踮脚的张望,满是守护安全的忧心。真正的眼熟,须秉持群众视角,看乡村公路,不止看有无,更看雨天是否泥泞、夜间可有灯光;看社区服务,不只看数量,更看老人能否会用、上班族是否赶得上。唯有将目光向下聚焦,穿透浮华表象,方能让隐形的需求现形,使工作精准对接民心所向。

耳聪:于话语间听心声,让“没说透”的期盼落地。“耳聪”非被动照单全收,重在听懂弦外之音。群众表达或委婉含蓄,抱怨天气热,实则渴望活动室空调;感叹收入少,或盼技能培训扩容;不满办事慢,深层诉求是少跑腿、好办事。仅听字面易答非所问;惟有耳聪,方能体察语气中的情绪,解读沉默里的顾虑。真正的耳聪,须怀揣解决问题的诚意:菜市场摊主聊进货难,便推动物流疏通;工地工人诉欠薪愁,即强化薪酬保障;家长群中叹辅导累,则优化课后服务。更要紧的是听后必有回音,即便难题暂难化解,也需坦诚说明难点与计划,让群众感知呼声有回应,民声方能转化为行动指令。

手汇:于实践中聚民智,让“零散化”的智慧合力。“手汇”不是意见堆砌,贵在转化落地生根。民间蕴藏接地气的巧思,农户摸索的果蔬套种,常胜于书本理论;商户总结的错峰经营,或能疏解街区拥堵;居民提议楼栋议事会,足可化解邻里纷争。这些零散的智慧珍珠,需经手采集、梳理、转化,方能锻造破解难题的钥匙。真正的手汇,须持甘当小学生的谦逊,将加装电梯的众说纷纭,整合为一户一策方案;把乡村旅游的纷繁建议,提炼成农旅融合蓝图;让社区治理的多元想法,落地为共建共享机制。当群众看见建议变现实,参与热情自会点燃,终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民生伟力。

“动”聚民心,“惰”疏民意。党员干部唯有练就“眼熟”的敏锐,方能捕捉最真民情;秉持“耳聪”的真诚,方可听清恳切民声;坚持“手汇”的务实,才能汇聚鲜活民智。将三股劲拧成一股绳,群众表情包方能成为工作晴雨表,民生痛点才能转化为发展亮点。最终,在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的躬身实践中,交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高县农业农村局:严贤书)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