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独特优势”这个乡村旅游的“牛鼻子”

发布时间:2025-08-15 16:09: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农谚讲“牵牛要牵牛鼻子”,这是我国农耕文明宝贵的经验总结,充满了凡事要抓住关键部位的实践智慧。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推动作用愈加突显,抓好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和壮大乡村经济的关键一招。党中央指出要抓住独特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认真遵循这一要求,以“独特优势”为工作的“牛鼻子”,牵引和拉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走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深挖资源,锚定特色,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民族地区就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旅游中显现出它的光彩。”这不仅是对民族地区的要求,更是对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普遍启示。特色就是吸引力、竞争力。我国广袤的乡村大地,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各地自然与人文资源独具特色,侗寨的侗族大歌、琵琶调等非遗项目,新疆奇台的“金色麦浪”皆是当地独有的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基层干部需要练就一双“慧眼”,把本地最拿得出手、最具辨识度的“宝贝”找出来、亮出来。找准“独特”之所在,就等于找到了开启乡村旅游宝藏的钥匙,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避免“千村一面”,摒弃生搬硬套,让游客领略到独一无二的魅力,发展乡村旅游才有立身之本。

融合发展,延伸链条,构筑产业增值“新高地”。“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导”的关键在于“融合”。单纯看风景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应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如利川的“避暑康养+茶旅/药旅融合”,将凉爽气候与特色产业无缝对接;肇兴侗寨的非遗体验、研学项目,让文化“活”起来、游客“动”起来。这些都是“融”的生动实践。乡村旅游不是孤立的景点,而应是撬动整个乡村产业发展的支点。要与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乡村民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做到能看、能玩,能住、能吃、能学,把“流量”真正转化“留量”和“销量”,构筑起产业增值“新高地”,让群众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获益增收。

夯实根基,守护传承,铺就旅游发展“新坦途”。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及对独特优势资源的保护传承。路不通,再好的风景也难达;网不快,再潮的体验也打折。完善基础设施,才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舒适度与便利性。同时,保护传承独特优势资源至关重要。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旦遭破坏,吸引力将大打折扣;文化资源若在开发中被过度商业化、失去本真,便会失去灵魂。各地在开发乡村旅游时,要秉持保护优先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避免过度开发。对于文化资源,要注重传承其核心内涵,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传承,让传统习俗、技艺等在日常生活中延续。只有建设好基础设施,守护传承好独特优势,方能铺就旅游发展“新坦途”,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高县沙河镇人民政府:宋华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