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上鲜”:数字赋能渔业 十年深耕书写革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8 15:39: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开渔季的号角吹响,一艘艘渔船如离弦之箭般驶向远海。在这热闹非凡的场景中,甲板上的渔民们正熟练地轻触“海上鲜”终端,刹那间,远海的渔获信息便实时传向渔港——这,便是宁波“海上鲜”以数字技术精心勾勒的现代渔业图景。

“海上鲜”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5年诞生之日起,便以“卫星+互联网+渔业”的创新模式深耕海洋数字化。如今,“海上鲜”正不断用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以数字化手段为渔业产业链装上“智慧中枢”。

破局之策:从“失联困境”到“全域覆盖”

曾几何时,海上通信的短板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数字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遇险难呼救,丰收愁销路”,成了渔民们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海上鲜”的团队毅然决然地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他们依托“卫星 +互联网 +渔业”的创新模式,潜心研发卫星通信技术,终于成功破局。如今,渔民们在甲板上也能像在陆地上一样,流畅地刷看视频、查询市场行情、线上预约物资补给。这套系统更是入选了国家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让手机在远海不再是毫无用处的“废铁”,而是成为了渔民们与外界紧密相连的“智慧法宝”。

交易革新:让海鲜“一键直达”消费终端

在传统海鲜交易的漫漫长路上,渔民们就像背着沉重包袱的行者,要经过码头中间商、批发市场、零售商等多重环节。这一路下来,价格被层层抬高,海鲜的品质溯源也成了一团乱麻,让消费者和渔民都苦不堪言。

图1海上鲜平台生态架构图

而“海上鲜”搭建的数字平台正直击这一行业痛点。以舟山渔港为例,商户们通过该平台,能够直接与渔民对接,梭子蟹的捕捞时间、检测报告等信息一键即可查询,流通环节被大幅压缩。这一改变,不仅让海鲜的流通效率飞速提升,还让渔民们的收入实现了平均增长,生动诠释了“要素高效配置”的深刻内涵。

协同革新:数字赋能开启产业升级新篇

渔船的“燃油消耗”是渔民们一笔不小的开支。过去,远海燃油补给就像一场漫长的等待,渔民们不仅要忍受驳船漫长的等待时间,还要承受比岸上高出一大截的价格。

如今,“海上鲜”联动沿海10余个港口,整合燃油供应链,推出了“智慧加油”服务,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渔民们在平台下单后,系统就像一位聪明的导航员,依据渔船航线规划出最优补给点,保税船燃直供上门,单船年均燃油成本大幅降低。

而在宁波海洋经济产业园,“智慧加油”的数据流正与冷链物流的温控系统实时联动,形成了一场深远的产业协同效应。“海上鲜”构建的“捕捞-加工-销售”全链条生态圈,让虾夷扇贝从远洋到超市的损耗率直线下降。从单点的燃油补给革新,到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这一实践不仅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生动诠释了“统一产业体系”政策的深层内涵,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

图2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数据

图3海上鲜的财务数据

从六轮融资近5亿元的资本认可,到2024年10.06亿元营收、4386.5万元净利润的亮眼业绩答卷,“海上鲜”用十年的深耕细作,勾勒出了一条数字渔业的成长轨迹。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细则的落地,海洋经济正迎来“黄金十年”。作为数字海洋经济的领军企业,“海上鲜”就像一位领航者,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政策协同,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海风再起,吹拂的不仅是渔船的风帆,更是数字渔业驶向未来的航标。“让每艘渔船都成为海洋经济的智能节点”,创始人叶宁的这一愿景正成为现实。(常新雨)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