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出实效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发布时间:2025-08-19 10:23: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层治理,核心在班子。村“两委”作为连接党委政府与村民的“桥梁纽带”,其换届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的“加速度”、民生福祉的“温度计”。当前,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工作即将铺开,这不是简单的“新旧交替”,而是为乡村治理注入“新鲜血液”、为振兴事业筑牢“四梁八柱”的关键一役。唯有在人选把关上“下细功”、队伍建设上“出实招”、风险排查上“筑防线”,才能确保换出干劲、换出合力、换出乡村发展的新气象。
人选识别需“多维透视”,拒绝“带病入场”。选对一人,带动一片;选错一人,耽误一方。村“两委”成员的政治素养、能力品行,是衡量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标尺。政治标准必须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要像精准筛选珍宝一样严格考察人选:在思想上是否与党同心同德?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敢于挺身而出?在日常工作中是否真正将村民的冷暖放在心间?通过“四必访”、“四必核”,把那些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敷衍塞责的“太平官”、推诿扯皮的“慵懒者”坚决拒之门外。同时,要打破“按资排辈”的传统桎梏,把目光投向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新兴力量,把那些熟悉农业生产、热爱乡村热土、心系农民福祉的实干型人才选拔出来,让“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为换届人选最鲜明的特质。
班子培育应“靶向赋能”,避免“换汤不换药”。换届绝非简单的人员更迭就画上句号,更要将目光聚焦于班子“长远战斗力”的提升。要借换届这一契机,推动村“两委”班子实现“结构优化”与“能力升级”的双重跨越。在年龄构成上,既要留住“经验老道的老把式”传授经验、做好表率,又要吸纳“敢闯敢拼的生力军”勇挑重担、开拓创新,构建起“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队格局;在能力配备上,既要有“懂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发展领航者,也要有“巧沟通、能协调”的矛盾纠纷化解者,还要有“精技术、会服务”的民生保障贴心人,让班子成为全能型的“多面手”团队。换届之后,更要抓实“上岗淬炼”,采用“政策精讲+案例剖析+实地演练”的培训模式,让新班子成员快速熟练掌握政策落地、矛盾调解、项目推进等必备技能,摆脱“上台手忙脚乱、遇事束手无策”的困境,真正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队伍。
风险防控要“全域扫描”,筑牢“安全防线”。换届工作牵扯面广、敏感度高,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必须将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落到实处,如同给各村做“全身CT”一般开展全方位细致排查。要重点防范“宗族势力干预”风险,对过往存在家族势力操控选举情况的村庄,提前派遣工作小组“驻点化解”,引导村民跳出“小团体”的局限,真正选出能为大家办实事的“当家人”。同时要警惕“信访积案拖累”风险,针对征地补偿、村务公开等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清单销号”机制,在换届前集中力量攻坚化解,避免“旧矛盾干扰新选举”的情况发生。还要紧盯“流程执行走样”风险,围绕投票环节、资格审核等关键步骤实行“一村一策”,邀请党员代表、乡贤组建“监督小组”全程跟进监督,确保每一张选票都真实反映民意,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符合规章制度。通过“提前排查、动态监控、及时处理”的全链条防控,为换届工作披上“防护铠甲”,牢牢坚守“公平底线”,让换届过程始终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杨岐乡人民政府: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