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货运量破90亿吨,见证中国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8-25 11:41: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8月21日上午,随着一列满载电煤的2万吨级重载列车驶出位于山西大同的湖东站,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再次刷新世界单条铁路货运量纪录。这条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的“中国重载第一路”,不仅承担着西煤东运“大动脉”的重任,更是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重载铁路,输送发展“光与热”
作为我国建设的首条重载铁路,也是全国货运量最大的单条铁路,大秦铁路一头连着“煤海”,一头连着大海,以每秒超12吨的“流量”输送“光与热”,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1992年,全线开通运营的大秦铁路年货运量只有4259.9万吨,如今,其年货运量稳定在4亿吨左右,并具备每年4.5亿吨的常态化运输能力。据估算,大秦铁路累计运送的90亿吨煤炭发电量,可满足超20亿人十年的生活用电需求。这不仅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民生“温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探索,构建重载运输体系
从最初的艰难探索到如今的行业标杆,大秦铁路在运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以“产运需”对接、“集疏运”协同、“速密重”并举为特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让大秦铁路实现了高效运输,还被成功运用到瓦日铁路、浩吉铁路等能源“新动脉”上,推动了我国重载运输技术的整体进步。如今,年轻的司机们有了重载列车平稳操纵评价系统,系统可以对司机的每一个操纵动作进行拆解打分,司机的操纵精准度、安全性越来越高。
科技赋能,展现“绣花功夫”
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大秦铁路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干“粗活”的它,也有了一身“绣花功夫”。基于高速照相机的“5T”设备,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动态跟踪监控;智能调度集中系统在实现减人化的同时,降低了调度环节人为失误的可能性;类似汽车“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的重载铁路辅助驾驶技术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让大秦铁路在保障运输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大秦铁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绿水青山。完成90亿吨运量,比燃油汽车完成同等运量节省能耗约99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大秦铁路在环保方面的贡献同样值得被铭记。这也体现了我国在能源运输领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突破,更是中国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的生动体现。它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未来,大秦铁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刘哲、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