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26 11:09: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年来“两山”理念从余村的清溪流向库布其的沙海,再映入洱海的月色,一路生绿,绘画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生态蓝图。翻开“两山”理念指引下书写的“绿富美”成长日记,每一个案例都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披荆斩棘走向成功的路径。20年探索实践充分证明,唯有牢牢树立并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向“绿”而行,才能既守住绿水青山,又收获金山银山,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
守好一方青山,护住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底。“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年前的余村,曾靠石灰石矿“吃饭”,粉尘弥漫、溪水浑浊;20年后的余村,青山环抱、游人如织,“绿富美”成为新名片。在余村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村庄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从“靠山吃山”转为“养山护山”。实践表明,生态是发展之基,保护就是最大的发展。广大基层干部要紧盯“保护”二字,当好生态“守护员”。要牢记绿水青山是最深厚的民生底色,是最普惠的幸福资源。要走深走实绿色发展的幸福之路,会算资源账、环境账、长远账、综合账,带头守护一江碧水、一片青山,把绿色发展理念落细落小落到位,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底。
泽润万家灯火,添就普惠共享的幸福成色。“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守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人民至上”理念最生动的体现。长汀由红土赤岭的“火焰山”变为“花果山”,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吃上了香甜的“生态饭”。内蒙古库布其曾饱受“沙进人退”之苦,如今绿色长城锁住黄沙,让牧民们端稳了生态产业的“金饭碗”。绿水青山不是“奢侈品”,而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必需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要把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作为第一信号,创新和健全“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人人尽责”的生态共建格局,引导群众切身感受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让人民群众在共建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既是最大的受益者,更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最坚定的守护者。
拓宽绿色赛道,激活协同共生的经济亮色。“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这深刻揭示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如今,放眼全国,一条条“点绿成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不断被开辟出来。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催生了民宿经济、乡村文创、直播带货等“美丽经济”新业态,贵州在石漠化之地实现增绿又增收……绿色发展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广大基层干部要当好绿色发展的“施工员”,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学会算好经济账、长远账和民生账。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链,让“好风景”催生“好前景”,在保护与发展的同频共振中,跑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度。
(中共高县县委组织部:李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