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帽的威武、小鞋子的精巧、小挂件的灵动……这些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皆出自年近九旬的非遗传承人张美宝之手。作为嘉兴经开区塘汇街道新禾家苑社区的一位普通老人,她的人生,恰如她手中那根穿梭不息的银针,将个人命运、古老技艺与脚下这片土地的发展变迁紧密交织。她不仅是“塘汇刺绣”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更是新禾家苑社区乃至整个塘汇街道从乡土走向城市、在融合中焕发新生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如今的生活真的是好啊”,在她饱含深情的感叹背后,是一幅城乡文明深度融合、代际传承生生不息、未来愿景清晰可触的动人画卷。
针尖绣古今:从濒危绝艺到城乡共赏的文化纽带
今日的塘汇刺绣,早已不是深藏闺阁的旧时手艺。在张美宝老人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室里,在塘汇实验学校的课堂上,这门承载着塘汇历史记忆、作为苏绣独特分支的艺术,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它被列入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以其独特的风格与精湛工艺,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从“养在深闺”走向了“城乡共赏”。
几年前,来自塘汇实验学校的徐林玲老师拜入张美宝门下,成为了技艺传承的中坚力量,将刺绣技艺传承了下来。更令人欣喜的是,徐老师将这门艺术带进了课堂。当城市的孩子用稚嫩的手指第一次捻起丝线时,一种奇妙的文化连接发生了——乡土的温度通过指尖传递,乡村的智慧在现代教育的土壤里重新舒展枝叶。社区定期举办的“寻找传承人——塘汇非遗刺绣”活动,由张美宝师徒主讲,从历史渊源到设计配色、针法走线,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便能沉浸于这场充满艺术底蕴的文化盛宴。一针一线,不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成为沟通城乡情感、融合城乡文明的无形纽带。在张美宝布满岁月印记的手中,细密的针脚如同时光的刻度,正以无声的丝线,织就城乡文明交融的温暖图景。
家园焕新颜:从阡陌田园到文明风尚的未来社区
张美宝老人常在与居民的交流中,娓娓道来这片土地的旧时模样。这里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以种植水稻为主。然而,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往往换不来富足的生活,一些陈规陋习也曾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照进现实,2005年,对于张美宝和许多村民而言,是一个里程碑——他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禾家苑小区,居住条件的飞跃式改善,也为社区播撒文明新风、重塑精神风貌提供了沃土。
如今,漫步新禾家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道路、明亮的楼宇和完善的设施。作为成功创建的省级未来社区,这里不仅优化了5-15分钟生活圈服务配置,更在细微处浸润着文明新风尚。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活动正火热开展,这正是近年来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普及的生动缩影。回想当年乡间垃圾散落的情景,再看今日:分类亭有序设立,居民们早已将精准分类内化为自觉行动;车辆在规划线内整齐停放,一改往日随意;遛狗牵绳、清理粪便成为养犬居民的标配。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之变,正是深耕文明素养提升工作结出的硕果。从泥泞小路到未来社区,从因循旧俗到崇尚文明,新禾家苑的变迁是城乡融合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生动缩影。
桑榆暖文明:从基础养老到人文享老的温情跨越
“每天去社区休闲娱乐已经成了我的必修课,和老伙伴们聊聊天、做做手工,还有免费的健康管理,这日子过得舒坦!!”张美宝老人乐呵呵地分享着她的日常生活。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禾家苑的“享老”蜕变,藏在一件件扎实的民生实事里。居民小区内的孝老爱亲文化长廊每月更新内容,这里不仅是展示传统美德的空间,更是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窗口。社区持续打造的“禾孝”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孝亲模范”“家风家训”等活动,在无声中弘扬孝亲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常态化开展:每周的爱心理发、老年电大、血压测量……还有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预约服务。利用未来社区智慧化平台,老人可便捷预约理发、送餐、医疗咨询等服务,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社会参与”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张美宝常说:“不是房子新就叫享福,是社区把咱老人的事放在心上,日子才有奔头。”
张美宝老人布满皱纹却灵巧依旧的手,仍在穿针引线。这针线,不仅绣着精美的图案,更是编织城乡共荣、文明互鉴美好图景的无声力量。新禾家苑社区的生动实践,如同一颗饱含文明密码的种子,在嘉兴经开区这片城乡融合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在银针与丝线的舞动中,在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交响里,一幅以文明为底色、以融合为路径、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的城乡文明新图景正徐徐展开。(马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