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与“焕新颜” ——栾川县基层高效能治理观察(上)
发布时间:2025-08-28 14:05:4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编者按: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栾川县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等治理模式,坚持干实业、谋实事、求实效,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即日起,本报推出《栾川县基层高效能治理观察》系列报道,以资借鉴。
秋日伊河畔,彩虹频现。
近年来,栾川县聚焦“两高四着力”,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紧扣“民之所盼”实现靶向发力,凝聚基层共治合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动能,党建引领犹如强劲的“红色引擎”,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抬头是“画”,入目是“景”,一地一物,皆为诗意,一村一景,皆显和美,栾川县党群同心描绘出一幅幅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和美乡村治理新画卷。
党建聚合力,栾川焕新颜。
头雁领航,基层有了“主心骨”
“不到一年,我们社区完全变了样!”在狮子庙镇金河湾搬迁社区的评议活动中,居民惠学东高兴地说,“以前‘飞线充电’、绿化带种菜、乱堆乱放常见,现在全都没了。段书记带着党员干部实打实为我们干了好多事。”
金河湾搬迁社区,之前可是出了名的“老大难”。全镇搬迁户2300多人都住在这儿,大家习惯不同,管理起来特别让人头疼。
转变,从“关键的人”带头开始。
金河湾搬迁社区党支部书记段静艺带头拆了亲戚占绿化带种的菜。接着,她带着30名党员一起搞环境整治、查安全隐患,装了12处充电桩,处理了11处消防通道堵塞的问题。
头雁一带,群雁就跟上了。
金河湾搬迁社区开展晒党员承诺、晒网格业绩、晒矛盾化解、晒群众评价及“星级网格员”评选的“四晒一评比”活动,一口气解决了47件民生问题,化解了20起邻里纠纷,群众的满意度直接升到了95%。
陶湾镇焦树凹村因矿山、尾矿库密集,村党支部支书周红江把党员划进网格,搞起了“党员+矿企+村民”三方联动巡查队;白土镇马庵社区党支部书记牛鸿儒带着党员群众一起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居民自己管自己的事,越来越有章法。
现在,“头雁领航”这招在栾川越来越灵,真正成了乡村振兴筑牢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墩苗壮骨,年轻干部成了“生力军”
8月栾川,山青树绿,蝉声阵阵。
在陶湾镇红洞沟村,33岁的姚自强蹲在田埂上,边记笔记边回应村民:“王叔,您说的灌溉渠堵了的事,我马上联系水利站来看,一周内给您信儿!”
姚自强是栾川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中的一员。
今年,栾川县像他这样的后备干部一共有335人,平均年龄33.6岁,几乎全是大专以上学历。
这些后备干部被放进“精准选苗、系统育苗、一线墩苗”的全链条里培养,不是在办公室坐着,而是真正扎进田里、村里,和群众打交道。
重渡沟示范区新南村党支部书记苏腾飞,2024年9月从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中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本科学历的苏腾飞对村里的发展思路很清晰:借力创建重渡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势头,整合民宿、火车餐厅、水岸餐厅等资源,发展民宿游,探索私人认养、私人包田等“开心农场”经济。
目前,栾川县有298名后备干部在基层当专兼职网格员、矛盾调解员,甚至直播带货员、乡村推介官,其中34人已经成长为村党组织书记。
这些“青苗”真正扎进土里,基层治理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淬炼赋能,驻村书记成了“尖兵队”
“老李,好消息!明天收购商直接来地头收黄精,价格按最高的走!”8月24日,秋扒乡嶂峭村,洛阳市林业局派驻的第一书记朱军胜一句话,让村民李德山笑开了花。
朱军胜清楚,乡村治理光靠说话不行,关键得让群众得实惠。
面对嶂峭村产业单一、缺技术的难题,朱军胜发挥“娘家”优势,送政策、送技术、办培训,还引来了收购商,帮15户种植户卖出中药材1000多斤。
除了搞经济,安全也不能放松。他争取来了5万元的应急物资,推行“党员+网格员”双网融合,把全村划成5个网格,自己主动认领最远最穷的那一片。
栾川县委宣传部派驻大清沟社区第一书记闫晨瑜则把“爱心超市”玩出了新花样。
之前“爱心超市”作用不大,今年,闫晨瑜精心完善了积分制度——志愿服务可以换积分,积分能换物品,形成“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就这么一个小改变,把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调动起来了。
今年,栾川把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累计开展志愿活动35场,500多人次参与,惠及群众1.4万人。
如今,栾川110名驻村“尖兵”队伍,实干求实效,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强基固本,“软弱村”蝶变重生
走进冷水镇南泥湖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宽阔的小区道路、赏心悦目的花带,精心打造的党建广场上,老人与小孩正踩着节拍跳舞,孩子稚嫩的声音引得老人们爽朗大笑。
南泥湖社区因为矿产开发,成为该县唯一的整体搬迁安置社区。但因为土地遗留问题不断,矛盾频发。2024年年底,该社区被定为“软弱涣散村”。
今年,在“软弱涣散村”治理中,栾川县委开展补短强基行动,限时解决遗留问题。短短一个月,南泥湖社区的土地遗留问题,不仅得到了圆满解决,还实现了“企业发展有空间、群众利益有保障、乡村治理有秩序”的良性循环。
三川镇三道沟村过去产业单一、集体经济弱。今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120户种玉米、药材、高山蔬菜500多亩,预计每户能增收3000元。
庙子镇庙子社区以前信访不断,县信访局下沉包社区、选派第一书记,推行“党员议事评理堂”“现场议事法”,半年化解了6起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同比下降80%。
今年以来,栾川用“县级领导包联+组织部门牵头+乡镇和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针对“软、穷、乱”问题精准整改,真正让一批薄弱村蝶变新生。
联村共建,走深走活“善治之路”
联村共建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法。
栾川联村共建,打破地域和行政限制,让不同村党支部攥成一个拳头,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工矿大镇赤土店镇,由于矿山开发,全镇70%的群众通过拆迁安置、易地搬迁等方式集聚在镇区生活,办事成了老大难。
赤土店镇党委直接推动“五村联建”,5个村(社区)共同进驻,设立服务窗口,打造了集政务服务、托幼照料、技能培训、文化休闲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医保认证、开证明这些事,走几步就能办理。
搬迁户陈红娃特别满意:“再也不用翻山回老村盖章了!”联建以来,这个服务中心已经办了800多件事,活动办了100多场,服务3000多人次。
石庙镇石宝社区是3个村合并的安置社区,119名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一起做志愿服务,每周“红马甲”出来打扫卫生,每月“夕阳红”志愿队给老人理发、体检。
“以前各村管各村,现在有事共商、有活共干,效率高多了!”石庙镇党委副书记李磊说。
合峪镇靠“党支部+公司+园区+村集体+农户”做大了蕙兰产业;重渡沟依托景区成立联合党支部;白土镇则搞起中药材联合党支部……
党建强了,治理就好了;治理优了,民心就聚了;民心聚了,产业就兴了。
近年来,栾川围绕“菌药兰旅”特色产业,建了18个联合党支部,带动发展食用菌7000万袋、中药材1.68万亩、蕙兰2万多盆,年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
2024年,栾川县1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一半以上村超过5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2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1.0元。
行走栾川,那些美景、彩虹、清凉,不只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党群同心、合力治理折射出的光芒。栾川的焕新,正是河南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一个生动写照。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黄红立、通讯员:张浩博、陈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