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治理“三法”激活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29 15:33: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直接关系群众福祉与社会和谐。四川省隆昌市龙市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以“一线工作法”“加减乘除法”“精准滴灌法”为抓手,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一线工作法”:延伸治理触角,凝聚协同合力。龙市镇党委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把力量沉下去、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田间地头,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既当“指挥员”更当“战斗员”,在直面矛盾、化解纠纷中锤炼过硬本领。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保重点项目和攻坚任务,带领镇村干部在农村面貌改善、场镇治理提升、征地拆迁、产业发展等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这种“领导带头、干部实践”的模式,有效整合了资源、化解了难题,形成了“点上突破、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治理闭环,确保治理触角直达“神经末梢”。

二、“加减乘除法”:优化发展路径,释放振兴效能。龙市镇善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系统破解乡村振兴难题。即:“加”出产业增量。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领办合作社、成立集体经济公司等,大力发展“光伏+养羊”、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多赢局面。“减”掉发展负担。一方面减环境负担,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六净六顺”行动提升乡村“颜值”。另一方面减工作负担,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大力精简发文办会、清理规范报表,让镇村干部轻装上阵抓落实。“乘”聚文明新风。强化“党建+文化”双轮驱动,组建“吃茶讲理”基层理论宣讲队、“村风里”志愿服务宣讲队,在关爱“一老一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挖掘宣传“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涵养文明乡风,引导群众从治理“看客”变为“主角”,凝聚“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共识。“除”去机制壁垒。建立领导干部包案下访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解决;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重点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三、“精准滴灌法”:建强骨干队伍,涵养源头活水。龙市镇着眼长远发展,以“阶梯帮带”构建“三位一体”精准培养机制破解年轻干部“水土不服”难题。一是淬炼政治素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基层理论宣讲,在服务群众、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中深化思想认识、提升政治能力。二是锤炼实践能力。选派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项目建设、应急处突等吃劲岗位和工作一线“墩苗”历练,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增长才干、担当作为。三是厚植为民情怀。推选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增进感情、掌握群众工作方法。通过“理论+实践”融合培养模式,引导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比学赶超、砥砺成长,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服务群众需求的综合能力,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群众信赖的基层治理“行家里手”和乡村振兴“骨干力量”。

基层治理永无止境,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龙市镇的实践表明,“一线工作法”夯实了治理根基,“加减乘除法”优化了发展路径,“精准滴灌法”激活了人才引擎,“三法”联动、同向发力,共同构筑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奋进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强化精准施策,方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乡村振兴时代答卷。(隆昌市龙市镇宣传统战委员、副镇长、魏小馨)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