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野,青春助农——扬州大学农学院穗语农声实践团走进南河镇开展多元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2 11:36: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日,扬州大学“穗语农声”实践团赴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开展了一场融专业实践、科普宣传与电商助农为一体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田间实操、社区课堂和直播助农等多种形式,学子们真正走进乡村、贴近农民,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并以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与力量。
走进大棚与农田:专业实践对接真实农业
实践团首先来到南河镇农业种植基地,在大棚内与技术人员就温室调控、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交流。队员们仔细观察小番茄生长状态,分析植株健康状况,并亲手参与瓜果采收,体验南瓜搬运的完整流程,切身感受农业生产的强度与细节。
(图为实践成员在试验田体验巨型南瓜的重量。李欣遥供图)
在西兰花育苗区,团队系统学习了从选种、基质配比到温光水肥管理的全过程,认真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技术要点。队员们结合学校所学,就苗期常见问题与工作人员探讨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书本理论”到“田间实操”的有效跨越。
直播助农:为家乡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为帮助本地优质农产品拓宽销路,实践团积极参与电商助农活动,成员轮番化身带货主播,在南河镇农产品直播间推介有机南瓜、小番茄、大米等特色产品。队员们提前撰写脚本、排练话术,在镜头前流畅介绍产品特点、种植背景和食用方式,并与线上观众积极互动,解答各类咨询。
“直播不只是卖货,更是传递一种健康、绿色的农业理念。”一位队员在复盘时这样总结。
践行初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扬州大学学子们真正做到了扎根泥土、俯身劳作、倾情服务。他们不仅系统梳理了南河镇农业技术推广、产销模式与人才困境等现实问题,还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在技术咨询、科普宣传、电商助农等方面发挥了切实作用。许多队员表示,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调研,更是一堂深沉的家国情怀课和责任担当课。
许多队员在实践总结中写道:“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调研,更是一堂深沉的家国情怀课和责任担当课。”接下来,“穗语农声”实践团将继续奔赴更多乡村,以科技、知识与热情持续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进程,在这场与国家同频共振的青春实践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答卷。
(俞湛柏,陈昌鑫,邵昱蒙,潘禹蒙,刘恩昊雨,李欣遥,孙靖童,肖永京,毛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