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青创光合”乡村振兴先锋队在光伏农业中书写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02 16:21: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注入发展活力的时代背景下,光伏农业大棚凭借“清洁能源 +高效农业”的创新融合模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镇作为京郊现代农业与新能源融合的先行区域,其光伏大棚实践已形成成熟经验,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宝贵借鉴。“青创光合”乡村振兴先锋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怀揣助力农业绿色转型的使命与青春智慧,踏上京郊光伏农业大棚调研与赋能的实践征程,以青年力量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实践的第一步,我们来到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探索光伏农业大棚的前沿阵地。走进这片土地,各式光伏农业大棚与温室映入眼帘,我们直奔主题,以光伏与农业结合为导向展开学习:向农民和农业专家重点请教光照、温度、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光伏设备布局如何适配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还仔细观察作物从嫩芽破土到果实满枝的生长状态,记录光伏环境下作物的生长特点,同时参观多个成熟的光伏农业大棚案例,直观学习“光伏 +农业”的融合模式。

调研中,我们与项目负责人围绕光伏农业大棚的核心环节深入交流,从大棚设计如何平衡光伏发电与作物光照需求,到光伏设备选型安装的适配性,再到日常运营中能源管理与农业生产的协同维护。一位负责人感慨:“光伏农业大棚是好东西,但推广中面临不少困难,比如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担心投资回报周期长,且光伏设备成本较高。”这些问题让我们深知光伏农业发展任重道远,回到学校后,我们系统总结调研内容,整理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对光伏农业大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回到学校后,我们实践团队依托新能源创新实验平台,迅速投入到实践体验中。在光伏温室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里,我们亲手种植了草莓、番茄等作物,从培土、浇水到日常观察,一点一滴记录不同光伏铺设方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这种亲身实践,我们不仅真实感受到光伏农业的实际运作,也积累了宝贵的一手经验。这段深入一线的经历,让我们对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与项目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有了前期的调研基础和亲手种植的体验,我们对光伏温室的运行模式和农业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团队成员主动加入学院志愿者服务队,承担起光伏温室的志愿者讲解工作。我们为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初高中生进行了多场讲解,用亲身经历介绍光伏农业的实际效果,分享草莓、番茄种植中的发现和趣事。看到同学们对新能源农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更是倍感自豪。这段讲解经历不仅锻炼了表达与沟通能力,也更坚定了我们继续深耕绿色农业领域的信心。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黄凯兰)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