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程师的技术长征 ——智造强渝先锋样本·新能源汽车研发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03 11:39: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8月28日,当“赛力斯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重庆榜单第一位!”的消息传来时,彭江正带领团队进行问界汽车新一轮整车控制器软件测试。

这个戴着眼镜、语速极快的技术负责人,正是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关键推动者之一。

近10年来,彭江从一名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赛力斯科技公司智能测试中心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为重庆新能源汽车接“心脏”、造“大脑”。其自研整车控制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卡脖子”封锁并领先世界,为问界车型降低研发成本上亿元,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筑牢了关键技术安全屏障,生动诠释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技术先锋担当。

每当问界车型驶过嘉陵江大桥时,那股带着“重庆智造”风,或许正是对这位新时代高级工程师最好的注脚。

破壁者——从“卡脖子”到行业领先的技术攻坚

2016年7月,彭江从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恰逢赛力斯集团校招,组建新能源汽车团队。带着从小根植于心的“造车梦”,以及研究生时期和该企业的项目合作经验,他拒绝了众多国内知名车企的橄榄枝,毅然决然地选择和赛力斯集团新能源汽车一起从零出发。

“那个时候真的什么都没有,连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的门褴都没跨过去。”彭江回忆道,从“校园”到“职场”,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主导完成电机、电池、电控“三电”联调台架及HIL(硬件在环)测试体系建设。

何为“三电”?“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给车子提供能量的。”彭江解释,把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改为电机,让电池良好供能,同时实现软件技术的“完美”电控,三者缺一不可。“除了不停地学习、试错、再调试,连半夜躺在床上都在琢磨,浑身充满了劲儿。”

正是这份执着,彭江和同事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三电”认证,打通了公司新能源汽车资质准入命脉。之后,他的任务变成了——为新能源汽车造“大脑”,即整车控制器软件研发。

这可比搞“心脏”难多了。

“那时,整车控制器软件开发技术都掌握在国外软件开发商手里,给不给我们用都是别人说了算。”彭江说,这种“卡脖子”的感觉既憋屈,又十分影响造车进度和质量。于是,面对“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与核心自主化迫切需求,彭江和同事们选择自主研发,誓要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国人手里。

“被‘卡脖子’,意味着你无法知道整车控制的技术开发是个什么过程,只能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整个平台软件的研发过程花了差不多四五年。”彭江说,为了彻底攻克这一技术壁垒,他曾前往北美硅谷研发中心联合进行自主软件开发及测试,回国后,又和团队一起进行高强度的自主开发,完成了增程、扭矩、热管理、故障诊断等数十项技术难点攻关,完成整车控制器平台软件建设,实现整车控制器(VCU)软件100%全栈自研,并应用到了SF5车型。

不仅撇开了国外技术,甚至超越了他们,成为行业领先。当问及当时的感受,彭江望了一眼办公室挂着的那三张地图——重庆、中国、世界,然后淡定开口道:“爽!”

革新者——从技术自研到体系架构的智能化跃迁

在彭江看来,真正的创新,既需要攻克芯片级的精密技术,更要有产业链级的宏大视野。

2020年,彭江在问界系列车型开发关键期,勇挑问界M7项目软件组组长重任。在多轮论证后,彭江和同事们成功将自主研发的整车控制器软件实践于问界汽车上,并创新性的集成了热管理控制器的功能,为问界车型整车控制器技术的搭载量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超4000万。“单就集成一个热管理控制器,就能节约110元,按销售问界M7车型30万辆来说,整车成本因此降低了3300万元。”彭江说。

还有自研的超级增程控制系统,其“三级发电+功率跟随”的新模式,可实现零动力中断、零动力降级,既避免车辆“摆烂”路边,还能享受驾驶操作的“无感丝滑”,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成为重庆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生动案例。

如果说以上是彭江就业以来在项目等微观层面的成就,那他强大的创新能力加上敏锐的洞察能力,为全产业链革新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彭江发现,手动点击将各大程序员开发内容串联起来的传统开发模式,不仅效率低、出错率高,更是无法跟上公司日益扩张的发展速度和用户日新月异的产品需求。于是,他主动出击,来了一场软件架构革命,力推数字化转型,主导构建了行业领先的域控制器软件架构平台及持续集成(CICD)体系。此后,程序员个人开发代码上传平台,便可自动集成,不仅提高了准确率和至少30%的人效,软件迭代效率也提升了2倍以上,研发成本节约了至少2400万元。

2023年,成为赛力斯科技公司智能测试中心副总经理后,彭江迅速组建360人的技术团队,带着“产品化思维”重塑测试体系,树立了行业效能标杆。

“他常常说,要‘以终为始’,一切开发工具、技术都可以为‘测出问题’服务。”同事李季入行10余年,却在和彭江共事的这两年备受启发——把开发能力用在测试系统建设上,让它全面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

“在他主导下,整个智能测试中心建成了覆盖智能汽车十大核心领域的自动化测试平台、数字化测试管理平台及AI智能化测试平台,形成了全方位测试能力矩阵。”李季说,彭江还首创了AI大模型全链路自动化测试平台,现在又做了一个“云-管-端”一体化智能测试系统,让测试效率提升了3倍,年降本超1200万元,大幅缩短了产品验证周期。更别提那些为研发服务的日常开发测试小工具,不仅自己团队用,连其他团队也抢着用。“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他,有技术人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敢闯敢干敢担当,特鼓舞人心!”

赋能者——从工程师到带头人的技术报国攀登

系统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M7项目组组长、集成应用开发室主任、智能测试中心副总经理……在近10年的职场生涯里,彭江一路向上,也助力着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破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过去历任的岗位成为激励无数基层工作者奋斗前行的动力,而他也乐于把这份经验化作海浪奔向更多人。也因为他的这份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同事们总是亲切地称他为“班主任”。

“当初跟着彭老师在M7项目组做项目时,就是一个啥都不懂的‘虾兵蟹将’。”现任智能测试中心电控科室主任的李城治说,彭老师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你能从中看到每件事情的背后逻辑,特别是走一步计百步的超强规划力,让人受益匪浅。“他还将自己的管理思路、技术输出给大家,也特别愿意放手,给予大家充分的授权,哪怕我们做错也没关系,他总是在前面帮大家担着顶着,特别有安全感。”

“别人团队的培训经费可能都花不完,但彭老师这边的经费往往不够花,因为他太爱为团队进行设计能力培训了。”人力资源部同事黄锐梅告诉记者,彭江是赛力斯“后浪”的成员之一,或许正是感受到了系统培养的重要性,他在团队培养上花了大功夫。短短几年,至少有20余名曾经的下属成长成为了独当一面的项目、部室领头人。

一人成兵,众人成军。彭江认为,技术攻坚不能靠个人,科技强国需万人筑墙。为此,他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带领团队完成发明专利提报160项,获授权25项,发表论文3篇,形成了“专利+论文+转化”创新矩阵,专利转化超800万元。

为了持续提升引领技术的能力,彭江还主动参与重庆市科技局重大专项,并在职攻读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致力于将前沿理论知识和复杂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深度践行技术报国,服务重庆高速发展。

前不久,彭江的团队又来了6名应届毕业生,如同过去的每年夏天,他带着那本技术攻坚日志,在“后浪”中赋能更多技术同路人。(张小凤、沙坪坝融媒体中心)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