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5-09-05 11:24: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正确的思想是正确的行动的先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与院校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动态以及成长,以此保证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实践性,进而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
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年轻、冲动、缺乏社会经验是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需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高职院校着眼于培育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需重视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完善思政教育不足之处,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成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一、提高对协同育人的认知水平
高职应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基础性任务开展各种工作,并贯彻于思维教学的整个过程,以达到显性教学和隐含教学的统一,努力做到全员教书育人、整个过程教书育人、全面教书育人的三全育人。高职院校需要明确知道,思政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形式,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继承人。教师需统筹兼顾抓好各学科专业、各种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思政,深度发掘各种课堂和教法中所涵盖的课程思政资源,要把思政元素悄悄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步,比如备课、讲课、课后辅导这些环节,这样就能让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自然结合、互不脱节。教思政专业课的老师和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平时要多沟通、多配合,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方面共同探讨。
高职教师也应该具备“立德树人”的理念,把教学眼光放长远些,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更有效。专业课老师要明白,课堂里提的思政,本质上就是教知识时顺带育人的那些内容。搞课堂思政,得围着学生成长来做,只要是能让学生更爱国、树立好信念、懂公平正义、养成好品德的内容,都能算到课堂思政里来。课堂教学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强化学生信念,着重优化课堂教学思政的内涵给予,系统展开特色教学、价值观教学、法律教学、劳动教学、健康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等工作。
二、积极探索思政教学的新理念
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必要要让课堂教学更贴合学生需求,更有感染力,才能吸引学生。在和实践新教育理论时,要着力建一支会创新的思政教师队伍,用好现在的新技术、新媒体,多方面改进教学模式、丰富上课手段,帮老师把先进思想好好传给学生,让思政教育跟上时代、真正管用。教师做思政教学创新,要多研究当下的时代特点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情况,心里要有清楚正确的教育思路。所以思政教师要主动关注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学会用新媒体、新技术摸透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让教育想法和实际教学能同步推进。到了具体上课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学生思想素质提升、行为养成和教学效果出来都需要时间,不会马上见效,所以更要主动把新媒介、新信息技术和传统思政课堂结合起来,做好课堂互动设计和信息化应用,比如用小程序、云班课这些移动平台,把各个教育环节串起来,既教知识又引导价值观,既培养品德又关注心理,借助新媒介优势,让思政教育不光在课堂上起作用,还能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要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外还要深入剖析学生的反映,或者能够力图经由问题、总结和预期等多重认识步骤来建构,以此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课程主体功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完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要与理论课程深度融合,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社会价值观。但从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侧重理论课程的知识讲授,对课程思政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对接的机会,难以切实体会理论内容背后的实践意义与现实价值。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开展思政理论知识实践课程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工作,并常态化地开展。另外,在高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里,老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到作为社区和城市一份子该担的责任、该尽的义务,这样慢慢就能主动养成好的城市公民意识。对高职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平时接触不多,新鲜劲儿很足,所以他们参与的热情都特别高。而在社会实践中,课程的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也会比较有效地贯穿其间,让学生可以更亲身地感受到思维及理念上的巨大转变,进而对思政工作课程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评价的基本准则和方向,逐步出台规范的制度文件,切实改变过去“重科研轻教学、重技能培养轻品德塑造”的评价倾向。各院校要明确教学针对的学生群体,把教学实施方案做细做实,完善好教学大纲,一方面多挖掘日常教学里的思政点,另一方面也好好梳理社会通用的教育资源和地方特有的教育素材,把这些都融入评价考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所任科目教学的思政教育作用,要根据课程性质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掘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在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过程中,把宣传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堂中,传导爱党爱国、奋起前进的正力量,培育学生科技品质、工匠精神,把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贯穿整个课程安排、计划、讲授、教育考核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需深化协同育人认知程度,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完善高职思政实践教学,并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创新教学模式。此外,高职院校也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育人体系,积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李进涛,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郭天娇,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