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毕业质量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5-09-05 11:24: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1+X证书制度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作为核心重点内容,是对双证书体系的一种革新和尝试性改革,而我国中职学校作为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主体之一,需要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的优势,充分实现“1+X”证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运转,不断为我国中等学历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
开展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毕业质量评价工作,是衡量和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续深化中职阶段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中职学校开展“1+X”资质认证体系,充分体现了中职学校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并且也体现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学位教育相互融合的特点。同时,1+X证书制度也可以进一步发挥中职学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现实作用,能够有效适应和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特别是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能将有关行业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生产模式以及最佳的标准植入人才培育的各个环节,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得中职学校教育能够更贴近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开展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毕业质量评价工作,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为了进一步做好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毕业质量评价工作,需要通过采集有关结业达标的相关信息,才能科学地评价每一个专业类别的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且通过跟踪调查就业质量,及时与外部得用人单位等开展交流,进而客观、翔实地对毕业生得毕业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将结果运用于中职学校得教育质量的改进过程。比如中职业学校通过毕业生的质量测评报告,可以深入分析各类数据指标数据,对比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差距,寻找更加合适的发展空间,以此不断改进和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中职学校还可以利用1+X证书制度,仔细把握学生的多元化的诉求,从他们未来毕业就业的实际出发,更好地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育的合理性,更好的促进“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协作机制建设,促进中职学校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
开展中职“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活动,有助于推进中职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在中职学校开展“1+X”证书制度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不断提升院校、企业发展人才合作协同能力,化解中职教育链与产业链“断层”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应引入基于“1+X”证书下的中职毕业生素质评价活动,把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技术和技能引入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去,可以有效助力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岗位的适应性,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实现文凭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整体职业素质水平。
为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毕业质量考评工作,要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在中职学校要积极创新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不仅注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而且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就业评价,通过推进社会各界如公司、大学、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评价,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多元评价体系。在教育质量评价方面,建立以多方共同参与的“X”职业技能证书综合性培训和综合实践评价方式,不断满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新兴行业、新的职业、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要求,根据学校工作任务单元和教育内容考核依据,实现结合实际工作场景的现实需要,逐步建构模块化、系统化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教材,探究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三创”实战技能,为培养多技能专业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学生毕业质量评价工作质效,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教育部门应制定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育质量评价标准,明确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的评价目标以及标准。首先,要注重评价标准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确保评价标准与时俱进、贴近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实际需求。如,需要通过分析并研究相关产业发展的动向,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价体系,据此引导中等中职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其次,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合力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通过与企业不断深入合作,中职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要求和评价标准,将企业提出的要求和标准逐步融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品质评价体系之中,不断增强评价标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修改和完善毕业生的质量评价标准,不断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形势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学生毕业质量评价工作质效,要增强评价的有效性。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坚持多元的评价主体以及重视其含义,如“知识、能力、人格”的评价方式,来对相关学生的知识考核,验证他们教育目标的达成,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精通专业领域的技能知识,还要拥有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高水平的挑战。另一方面,评价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对象,以及关注学生的生活轨迹和实际需要,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自我发展。此外,在平时课程考核中教师应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如安排团队活动,观察学生在学校团队中的行为,教导学生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并通过实践培养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学生毕业质量评价工作质效,要以专业教材知识学习和资格考评制度为基础,逐步引入思政育人评价机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已然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因此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环节,应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学习当中,培养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全球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素养的人才。因此,就测评方面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测评准则,自愿组队相互测评,除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技巧等能力的考查以外,还包含了学习态度、团队创新思考、学习方式、情绪管理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等,学校根据过程性评价结果和教学系统整体效果做出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即在对毕业生学科知识点做综合检测的同时,还要重点考察毕业生的思政教育成效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学生毕业质量评价工作质效,要不断优化评价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往传统单一性考评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型职业教育的需求,各职业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地探寻更加合理的评估方式,将学生工作数量和质量相结合,全方位评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使用多种类型的评估量具,如项目评估、技能考核、团队合作考评等,全方位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性,并运用科学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考评数据深入分析和解析,不断提升中职学校学生考评的准确性及公平性。同时,要加强考评结果的反馈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调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自我调整。而考评结果也能够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促使中职学校人才培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1+X证书”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的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加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工作,不能仅仅是为毕业生工作作为参考,同时还需要对中职学校课程内容计划、多元化测评方式等措施,才能不断推进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健康发展。
基金资助: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专项课题“基于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毕业质量评价研究”(2020-DP-43)
(作者:杨朝均,邓川,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