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档案馆:多维度筑牢档案安全“防护堤”
发布时间:2025-09-05 15:40: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泸州市档案馆始终将安全工作视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底线与红线,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体系建设,全方位守护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屏障。
思想铸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以思想引领为先导,泸州市档案馆通过馆务会专题研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常态化教育等形式,结合安全保密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全员树牢“时时放心不下”的安全意识;在责任落实上,遵循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细化到具体科室、个人、岗位和环节,构建起“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档案安全体系。
制度固本:拧紧安全责任链条
泸州市档案馆系统性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档案保管保护细则、安全保密规定等制度,构建全流程制度防护网,严格落实“科室每日一查、主责科室每周一检、分管领导每月一巡、主要领导每季度一考”的“四个一”隐患排查机制,以及“三必查”(高温、暴雨天气及长假前后必查)安全检查制度,聚焦汛期、高温、节假日前等关键时段,对机房、库房、数字化加工间等区域及存储、消防、温湿度调控等设备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防护体系
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要求,泸州市档案馆实行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三网物理隔离,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满足信息系统等保二级要求,定期组织网络安全技能培训,搭建模拟攻防环境开展实战化演练以提升主动防御能力;针对档案数字化外包业务,明确“核心业务不外包、涉密档案控制外包、敏感档案谨慎外包”原则,严格审查服务商资质,强化人员、环境全过程监管;扎实推进档案数字资源异地备份,定期派员赴达州市档案馆完成数据备份,构建“物理隔离、技术防护、异地备份”三重信息安全防线;在保障现有安防、消防系统正常运维基础上,增配防盗报警、漏水报警、安检门等设备,实现24小时无盲区监控与智能预警,同时全力推进新馆建设,项目占地35亩,一期规划建筑面积20931.94平方米,总投资2.46亿元,进一步提升档案存储安全能级。
演练筑防: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泸州市档案馆将应急能力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每年组织全市档案系统干部职工开展综合应急演练,覆盖消防灭火、防汛抢险、档案人员抢救等关键环节;邀请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讲解预案流程、器材使用、自救互救技能,通过“理论讲解 +桌面推演 +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档案干部职工风险预判、应急响应与协同处置能力;同时严格执行“工作日双人双岗、节假期间专人值班”的值班值守制度,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供稿:泸州市档案馆:文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