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千年酸浆 点就西峡非遗——探访河南西峡酸浆豆腐传承人张洪伟
发布时间:2025-09-05 15:40: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凌晨三点,繁星未退,河南省西峡县二郎坪镇的山谷还沉浸在睡梦中。酸浆豆腐传承人张洪伟的作坊里已亮起温暖的灯光,氤氲的蒸汽开始弥漫。他仔细挑选着当年产的本地大豆,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制作。“每天这个时候起来,已经习惯了。”张洪伟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讲究的就是个时辰和耐心。”三十年来,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刻醒来,守护着这项源自汉代的美食技艺。
“人间豆腐之技,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将豆腐的起源定格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在西峡县二郎坪镇,这项古老的技艺依然鲜活地流淌在传承人张洪伟的酸浆点卤之中。
“咱们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严格按照老祖宗的方法进行的。”张洪伟站在雾气氤氲的作坊中,一边搅动着沸腾的豆浆一边说道。他身后的大缸中,盛放着发酵好的酸浆——这正是传承古人智慧的结晶。据《天工开物》记载,古人以石膏、盐卤点浆,而酸浆法这一更为古老的技艺,则在二郎坪的山乡间完整保存了下来。
二郎坪酸浆豆腐严格遵循八道古法工序:选豆必用当年收获的当地大豆,泡豆取用清冽的当地井水,磨浆讲究细而不糊,熬浆需把握火候,过滤要求浆渣分离,最关键的点卤环节,则全凭传承人多年的经验,将发酵的酸浆缓缓倒入,观察浆花凝结成云朵状的瞬间。
“淮南古法,妙在自然。”张洪伟轻抚刚刚成型的豆腐说道,“酸浆点豆腐,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准确把握温度、时间和酸度。这与《淮南子》中‘道法自然’的哲学一脉相承。”
成品豆腐白若凝脂,触感滑若凝膏,闻之豆香扑鼻,品之清甜回甘。更妙的是其久煮不烂的特性,无论是煎炸炖煮,都能保持完整形态,这与现代工艺制作的豆腐形成鲜明对比。
经现代科学验证,这种古法制作的酸浆豆腐富含乳酸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正好印证了《黄帝内经》‘五谷为养’的养生理念。”张洪伟笑着说,传统的食物智慧往往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为了守护这项千年技艺,张洪伟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建立一个传承基地,推行“以坊带徒”模式,让年轻人亲身体验古法制作的每个环节。“多一个人学会,这项汉代技艺就多一份延续的希望。”他说着,将刚做好的豆腐轻轻放入井水中浸泡,这个动作,他的先辈们已经重复了不知多少代。
如今,二郎坪酸浆豆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载体。张洪伟用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源自汉代的饮食文明,让千年酸浆在现代继续飘香。(供稿:胡冬、陈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