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持续创新推出优质文旅项目 让千年运河流淌新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08 16:09: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当前,扬州正在全力打造既有古城古韵、又有新貌新颜的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今年政府出台了《扬州市2025年促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2条措施》,以丰富优质文体旅产品供给、扩大文体旅消费、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9月4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行走进枣林湾旅游度假区、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艺,实地感受扬州打造优质文旅项目的创新实践。

“体育+休闲”破局“流量变留量”
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因明代初期广植枣树而得名,是华东最大丘陵生态园。近年来,度假区积极呼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合力借势宁镇扬半小时通勤圈,面向都市圈发展生态休闲、体育运动、健身康养、研学实践和现代科普多种业态,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中国最佳户外运动休闲基地”“ 2024年江苏省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2024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我们以‘体育旅游+休闲度假’为定位,主要涵盖体育赛事、休闲住宿、亲子游乐等业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中,体育赛事板块是活力引擎,涵盖大型专业赛事(如马拉松、自行车骑行、桨板等)、大众参与型活动及青少年体育培训;休闲度假板块是收益基石,包括生态度假酒店、精品民宿群、特色餐饮(以地方淮扬菜和生态食材为特色)以及温泉疗养等设施;亲子游乐板块是流量抓手,拥有无动力乐园、自然研学营地、萌宠互动区等家庭客群喜爱的项目。”枣林湾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旅游管理和宣传策划部副部长潘学全告诉采风团,“各业态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以赛引流、以住留客、以玩促消’的协同模式。一场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带来直接的参赛者和观赛者,更能显著带动周边住宿、餐饮和游乐项目的消费。同时,度假的家庭客群也可能转化为周末小型体育活动的参与者。”

潘学全表示:“面向未来,我们的升级方向非常清晰,一是引入新兴体育项目,计划打造极限运动,引入矿坑潜水、攀岩、越野摩托、桨板等年轻化项目。二是打造主题度假板块,规划‘康养度假区’,深度融合体育康复、中医理疗和生态颐养。三是增加科技赋能体验,运用VR/AR技术,开发沉浸式体育娱乐项目,打破物理空间限制。”
打造研学IP解锁历史“活化”路径
隋炀帝墓遗址公园主体建筑为帝墓遗址和博物馆,帝墓遗址原址展示了隋炀帝与萧后砖室墓穴,以及星象图、沙盘、3D影幕等;博物馆内综合运用图文、实物、模型场景、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手段,系统展示了隋代历史和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
为了让历史“活”起来,公园通过打造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和隋朝文化研学基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研学项目,并推出多样化的文创研学产品。通过课程讲授、实地参观、研讨交流、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深入了解隋代历史文化,充分发挥遗址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效果。

据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隋炀帝墓遗址博物馆)副主任余国江介绍,研学课程精选遗址公园的文物瑰宝,为8-16岁中小学阶段学生打造设计四款精彩纷呈的系列课程,以文物特色为引,通过1:1原样复刻,将这些只陈列在展柜中的文物,变成充满历史感的研学素材,并配套研发了系列研学手册、系列活动体验等,通过刷墨、压纸、锤印等方式,体验提取历史文物信息的奇妙经历,引导学生穿梭于隋代的历史与文化,用指尖触摸历史的温度,近距离走进文物,聆听历史的呼吸。
“我们还结合研学趣扬州品牌推出碑上碑下——穿越旧时光,门里门外——聆听旧时光,解读“巳巳如意”、DIY小福蛇冰箱贴、邂逅《山海经》,感知隋炀帝的文学才华、做即兴小诗人四条研学线路。通过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成功地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方式,不仅为公园带来了持续的人气,也显著提升了扬州整体旅游市场的客流量,研学活动的火爆开展,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余国江说道。
千年运河“活”剧场点燃“月光经济”
“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艺,以扬州古运河为天然舞台,以千年历史为剧本,从光影技术、旅游设备、商业模式等方面对古运河进行全面打造提升。采用全息投影、AR互动、裸眼3D等光影技术,融入声、光、电、水、火、投影、机械、舞美、飞行器、伴行船及演员表演等多种手段,在古运河之上打造了“入梦扬州、吴王开运、隋唐起运、康乾大运、绵长好运”五大光影篇章,全方位展现扬州城市初始、中兴、盛世、辉煌的发展脉络以及千年运河的历史变迁。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优秀案例、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

“作为水上演出类项目,其核心魅力在于它打破了传统舞台的边界,将扬州古运河本身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沉浸式的‘动态舞台’。”扬州全域旅游有限公司综合工作部部长陈默告诉采风团,“观众并非坐在固定的剧场里,而是乘坐游船在古老的运河上缓缓前行。演出并非在一个点上进行,而是沿着航线,在多个精心设计的节点上依次展开。演出以整个古运河扬州段为背景,以扬州与运河的历史文化为素材,利用两岸的古建筑、桥梁、树木、灯光装置作为天然的舞台布景。通过现代声、光、电、影、雾森、伴游船、演员表演等方式,让游客用一张船票体验2500多年的‘穿越’之旅,充分感受扬州作为‘世界运河之都’‘中国运河原点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悉,该项目自推出以来便成了扬州文旅的“流量担当项目,截至目前,2025年票付通平台显示游客量182038人次。
诗中故地今重游,古今交汇韵悠悠。而今再辞黄鹤楼,四季皆宜下扬州。扬州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实践,向世界展示着传统与现代交融、历史与未来对话的文旅新图景。(许文、张冬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