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打造文旅品牌“升级版” 激活“镇”能量
发布时间:2025-09-08 16:09: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一城山水半城诗”,千年古城镇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长三角旅游重镇。今年,镇江提出以“文旅品牌提升年”为核心,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和“国际文旅休闲目的地城市”建设。9月5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行走进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丹阳眼镜城、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实地感受镇江文旅转型升级的澎湃动能。
“文物+非遗”焕发产业新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镇江积极探索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的独特模式,让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古韵的同时,融入青春时代元素。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也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据了解,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街区在全力保留历史建筑原始风貌的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置,大幅提升了街区的宜居性和旅游吸引力。街区内设有多个博物馆、文化展示中心和传统手工艺作坊,成为展示镇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众多特色商铺、咖啡馆和艺术工作室的入驻,又为街区注入了现代活力,游客纷至沓来。在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中,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成功入选。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街区以夜经济产业为突破,让千年古渡“文化味”和“烟火气”兼备。以“一眼千年”的文化为根基,街区通过全域灯光、置景渲染,增添文物光影魅力,融入非遗展演活动,开展非遗集市、互动体验活动,增添夜游体验乐趣。利用“文物+非遗”组合,打造“烟火西津”“博物之夜”“夜西津十二景”3条夜游线路,串联千年文化脉络。同时,构筑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音乐演出、文创展销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夜间产品供给,引入日咖夜酒、烟火市集、深夜食堂等新型业态,打造具有文化气质的文旅消费空间,集聚“人文味道”,濡染“烟火气息”,构建城市多元融合的夜间消费圈。依靠科技赋能,运用数字技术和光影技术,让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以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升级街区文旅项目,拓宽街区文创矩阵。西津渡谋定“城市文旅休闲”定位,正将街区资源全面“唤醒”。
擦亮工业旅游“金字招牌”激发新动能
在丹阳眼镜行业有这么一句话:“全世界每两个人戴的眼镜中,就有一个人的镜片产自丹阳”。依托强大的眼镜产业,“配镜游”已经成为“中国眼镜之都”丹阳独有的特色旅行方式。
据介绍,春节、清明、五一等一些重要节假日都是丹阳眼镜城“配镜游”的高峰期,单日最高客流量可达2.5万至3万人次。为了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近年来丹阳市政府持续发力,将丹阳眼镜城打造为集市场交易、餐饮住宿、影视表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商区。其中,已建成的中国眼镜博物馆,内设多个多媒体互动展区、艺术场景复原区,并陈列 300余件文物级眼镜展品,成为“配镜+文旅”的关键连接点,有效丰富旅游体验维度,填补单纯购物场景的空白。除此之外,丹阳还将一些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与“眼镜节”相结合,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配眼镜、游丹阳。今年眼镜城结合苏超赛事活动,创新推出“镜彩苏活”线下夜市、线上直播及免费太阳镜赠送活动,构建“线上种草—线下体验—到店消费”的消费闭环,此举有效拉动暑期线上线下整体消费,游客量较往年增长20%。
据悉,为将“配镜游”这块招牌擦得更亮,正推进丹阳眼镜城项目建设,聚焦“世界眼镜之都”品牌定位,规划建设展览馆、总部大厦、高端商务酒店、“BLOCK”商业街区、眼科医院、视光中心、运河1958商业街、运河1958文化园、验配示范点、小学校区等十大核心业态。在品牌升级方面,通过“产、城、人、文”一体化布局,推动“配镜游”从单一购物场景,向“全周期体验、全域化旅游、全方位升级”的城市新地标转型。最终实现“配镜游”的价值升级——不仅是一次购物行为,更成为融合工业美学、健康管理、文化体验的“城市微度假”体验。
“生态+科普”融出旅游新范式
“科普游”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旅融合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与生物资源,创新打造了“生态+科普”旅游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为生态保护事业凝聚了更广泛的社会力量。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镇江境内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素有“秦淮第一湖”的美誉。走进湿地公园,游客可自主选择轮式小火车、观光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一路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清新怡人的空气,悉数路旁的水利文化石刻,沿湖滨绿道观赏断桥夕照、破冈渎闸、鼍龙背则、丹湖花田、翠竹林、赤杉苇白等经典景观。同时,公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特点,积极开展骑行、毅行、慢行和户外露营等项目。全园有多处可供青少年户内外研学或科普实践的场地或设施:面积600多平方米声光电一体的湿地科普展厅,全长15公里的“全省最美跑步路线”与江苏省首批森林步道,占地逾2000亩户外精品湿地游园花兰墩,与专供游人休憩、餐饮、娱乐的露营基地等。
据赤山湖管委会科普宣教部部长巫词介绍,园内自然教育中心设数十个生态知识讲解板块,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活动。对青少年,设计“候鸟探秘”“进击的外来物种”“有趣的昆虫”等课程,举办自然课堂;对摄影爱好者,组织自然摄影师沙龙;对普通游客,通过导览牌等普及知识。目前已举办300余场科普活动,如候鸟摄影大赛、湿地小卫士课堂,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加速向“新”,提质增效,镇江正在精心描绘城旅共生新图景,让诗意憧憬变成更加可触可品的文化景观,让城市发展与文旅繁荣相得益彰。(许文、张冬青/图)